深水無魚,淺灘有獲:改變釣魚策略
•
技巧
釣友們應該聽過一句話,那就是“深水藏大魚”,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很多人理解錯瞭。直接說結論:深水藏大魚,但並不代表深水一定藏大魚,也不代表淺水就沒有大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魚好像都喜歡待在深水,所以守大物必須要用長竿釣遠釣深。
釣友們應該聽過一句話,那就是“深水藏大魚”,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很多人理解錯瞭。直接說結論:深水藏大魚,但並不代表深水一定藏大魚,也不代表淺水就沒有大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魚好像都喜歡待在深水,所以守大物必須要用長竿釣遠釣深。大魚喜歡待在深水沒啥不對,因為魚個體越大就越警惕,而遠離岸邊的深水區相對來說比較安靜,不太容易受外界幹擾,能讓魚感到安全,另一方面魚個頭大瞭以後,肯定是比較深(空間比較大)的地方活動起來更方便。即便如此,也不能說大魚隻在深水,相反在很多時候大魚反而更願意在淺水活動,比如說春季,很多大草魚、大鯉魚都會跑到淺灘聚集。為什麼春季釣淺水要比守深水更好?春季魚要產卵,雖然南北氣候不一樣,具體時間上有些不一樣,但魚產卵是事實,等到繁殖期到瞭,上淺水是必然的。為什麼繁殖產卵就非得上淺水,深水難道不行嗎?這主要是因為淺水受到的光照比較充足,便於魚卵的孵化,另外一點淺水障礙物比較多,這也為魚產卵提供瞭方便。還有,冬天的時候水溫低、魚食欲低下、不怎麼活動,而且就算餓瞭也很難找到東西吃。等到春季萬物復蘇,隨著光照的增加、溫度的升高,魚兒們漸漸活躍起來瞭,肯定要大吃一頓,同時也要為繁殖產卵做準備。由於光照的影響,所以淺水的水溫會比深水高,就憑這一點魚兒們就更喜歡在淺水活動,其次水溫高瞭以後很多水生植物就長起來瞭,包括一些浮遊生物、貝殼類、蝦米也都更喜歡在水溫高的地方,而大多數魚類又都是以這些東西為食,你說它們怎麼可能還一直待在深水呢?多淺的水算淺水,多深的水算深水這個問題就比較麻煩,之前我寫“春季釣魚什麼樣的天氣最好”一文時就有釣友問過釣多深的問題。幾十公分的深度肯定算淺水,七八米肯定算深水,隻是深和淺的具體界限在哪很難說,釣鯽魚是沒什麼關系,但釣鯉魚這個界限還比較重要。如果不看在哪個地方釣,按照我個人的垂釣經驗來說,一般情況下釣鯉魚我比較喜歡三四米的水深,而在春季考慮到魚要上淺灘產卵,那麼我會釣到一二米。像冬季,天氣很冷、水溫很低,那我就在三四米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深度。當然瞭,這個具體就得看釣點的情況,像一些山體型水庫,深的地方有十幾米,邊上淺的地方也有三五米,那就用短竿釣個邊就算“釣淺”瞭。反之,在一些河溝、溪流,最中間最深處也隻有兩三米,邊上隻有幾十公分,那又是另一個極端。我們也不需要一直糾結於“數字”,成天想著釣兩米還是三米,想千百遍不如實際試一遍,如果有空的話也可以多去水邊走走,如果看到哪個地方水特別渾、有看到魚聚群活動或嬉戲打鬧,那麼這些釣點都是可以下桿的。春季釣大魚不僅僅要“釣淺”,還要滿足這些條件前面分析“深水藏大魚”的時候說瞭,魚之所以會在深水是因為遠離岸邊的深遠區域比較安靜,不受外界幹擾,而如果魚因為要覓食、要產卵,不得已到淺水活動的時候,那麼它肯定是比在深水更警惕的。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是所有的淺水都適合釣大魚,比如說一二米的水深,沒什麼障礙物,同時水質清澈一眼就能看到底的釣位,就不太適合下桿(這種地方不代表絕對沒魚,而是相對沒那麼好釣)。選釣位,首選是那種大面積的淺灘(水深在一米多二米左右的地方)同時有水草、水葫蘆遮蔽的,這樣的地方不僅魚多、而且魚也敢吃,可以說淺灘的面積越大、藏魚數量就越多。如果你找到一塊淺灘,沒什麼障礙物,但水比較混濁,那可以作為次選,在釣的時間建議用5.4以上的魚竿釣遠,沒有障礙物遮蔽時,大魚肯定還是在離岸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另外你還要註意,這種地方在變天、降溫時不要下桿,下桿基本空軍。如果你找到一塊淺灘,沒什麼障礙物,但水比較混濁,那可以作為次選,在釣的時間建議用5.4以上的魚竿釣遠,沒有障礙物遮蔽時,大魚肯定還是在離岸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另外你還要註意,這種地方在變天、降溫時不要下桿,下桿基本空軍。還有哪裡比較好呢?還有兩個地方值得一試,一個是樺尖,釣大魚選擇大一點的樺尖,不管你用長桿還是短竿,基本在2米左右的深度作釣就可以瞭,樺尖一般是魚巡遊時的必經之路,你早點下桿做窩,逮幾條過路魚不是問題。另一個位置是出水口,咱們可以選擇出水口兩側水流相對平緩一點的地方,如果有水草等障礙物或者水底有亂石有硬結構,那就更好。出水口食物多、氧氣充足,在春季你不但可以釣到大板鯽、鯉魚,甚至還有可能釣到翹嘴、鱖魚這樣的掠食性魚種。水深的話也不需要太深,結構若是比較復雜釣一米多都行,要是沒什麼障礙物、底下又很平,那可以用稍長的竿子。淺水釣大魚的裝備很重要水越淺魚在中鉤後反抗越激烈,因為它肯定第一時間往外(深水)跑,此時極容易拔河切線,另外淺水釣大魚就怕就是炸窩,一炸窩就是半天沒口,甚至一整天都不再有口。所以想在淺水釣大魚裝備必須要結實,魚竿建議19調性,能硬就硬點,在中魚後務必第一時間把魚拉出窩子往左右兩邊遛,旁邊沒有釣友沒有障礙物,離開釣位越遠越好。魚線也要粗點,溫度上來後,魚活性變強,一般不太會出現口特別輕的情況,況且咱們還是釣大魚,所以別用0.、.6這樣的細線,小鉤細線釣大魚終究還是運氣占多數。沖著大魚去的,上手就可以3+,+,資源比較好的,再用粗點也沒事,我們這邊能見到的“大魚”一般也就是三五斤以下,所以這個線組夠用瞭。魚鉤也不能忽略,我發現我們這邊的漁具店很有意思,老板手工綁的子線都是線粗、鉤小,我問瞭原因老板說釣友們普遍要求這麼綁。他們的想法大概就是為瞭大小通殺吧,估計是認為線粗不會擋口,魚鉤大就吃不進,所以粗線加小鉤就能大小兼顧。然而實際作釣時,遇到大魚就是魚鉤被拉開或拉斷!野釣隻針對大魚還是建議伊勢尼,如果想通殺一點,就用中等粗細鉤條的伊豆、海夕、新關東,這三種鉤型野釣非常適合。寫在最後;春季可以釣遠,但建議不要釣太深,除非是變天瞭、大降溫,那是屬於特殊情況沒有辦法。其實不隻是春天,像夏天、秋天,魚要是真正想進食它們還是會靠岸,隻不過可能選擇在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文章就寫到這裡,如果釣友們有什麼疑問或者有很好的意見補充,歡迎留言評論。【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7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