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釣土鯪成果,技巧與裝備都重要
•
技巧
土鯪魚由於爆發力高、沖擊力強故深受釣魚人的喜愛,相信隻要釣過一次就難以忘懷。這種魚手感非常棒,不過釣起來可沒那麼簡單,除非是特別熟悉或者是提前瞭解過的釣友,新手的話十有八九是釣不好的。
土鯪魚由於爆發力高、沖擊力強故深受釣魚人的喜愛,相信隻要釣過一次就難以忘懷。這種魚手感非常棒,不過釣起來可沒那麼簡單,除非是特別熟悉或者是提前瞭解過的釣友,新手的話十有八九是釣不好的。因為這種魚身體構造比較特殊,不能按照鯽魚鯉魚那種釣法、裝備上也不一樣,常規釣法最容易引起的幾個問題就是信號多但起竿不中魚、容易發生矛魚、脫鉤等情況,再就是釣不多,釣幾個魚窩子裡就“熄火”瞭。鯪魚在兩廣地區非常常見,我想該地區的釣友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畢竟還發明瞭專門針對鯪魚的“梅州釣法”。我不是該地區的人,對釣鯪魚也不算精通,此文就當拋磚引玉,有不足、不正確的地方歡迎各位大俠指正補充。新手想要釣好土鯪,你得瞭解:土鯪的體型特症及基本習性釣土鯪如何選擇裝備什麼樣的釣法可以增加命中率、釣得更多選擇什麼窩料、怎樣打窩對提升魚獲也有幫助小小的補充:鯪魚包括土鯪、泰鯪和麥鯪等等,其中泰鯪的體型比較大三五斤都很普遍;麥鯪的眼睛是半紅的有點像草魚也有點像赤眼。文章主要講的是土鯪,其他兩種魚暫不做過多介紹,希望大傢不要弄混。土鯪的體型特症及基本習性土鯪體長兩側扁,背部背鰭前方有稍稍的隆起,腹部圓而平直;頭短小,吻圓鈍,口小且下位,呈圓弧形;體青白色,有銀色光澤,胸鰭上方、側線上下有8~12個鱗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塊。這是百科對於土鯪形態特症的一些介紹,沒有特別大的作用,唯有一點:土鯪的嘴很小而且是朝下的,這就是為什麼假信號多、空竿多、脫鉤多的原因之一。土鯪是雜食性魚類,主要生活在底層水域,以植物為主食,常常以下頜的角質邊緣在水底石塊上面刮取著藻類,當然瞭植物的碎屑、水底腐殖質以及浮遊生物它們也吃,大多數雜食性魚都這樣。我個人覺得,不管是體型特症還是習性、食性上,土鯪和一些鯝魚都非常相似,而且都是群居,要麼不來,一來很有可能就是一大群,然後稀裡嘩啦一頓亂吃,吃完就走。釣土鯪的裝備選擇其實認識一種魚不難,看文字不如看照片,看照片還不如去釣兩次或者看別人釣兩次,釣魚人最需要也最應該瞭解的就是針對性的選裝備、選釣位以及如何使用正確釣法。釣位方面要根據它的習性以及食性來,總結就是氣溫低的時候要選擇水溫高、能夠曬的到太陽的地方,到瞭夏天氣溫高可以選稍深一點比較涼爽的地方。確定好大概方向後再去看哪些地方食物多就行瞭,水深方面土鯪通常喜歡淺水,一般不會超過三四米。魚竿選擇:很多人都說釣土鯪需要硬竿,4h、5h甚至是6h,原因是土鯪沖勁大,爆發高,需要盡快把它拉出水面,隻要出瞭水就好辦瞭。用硬竿有道理,但你也得考慮到用硬竿更容易造成切線、碰到大的可能難以在第一時間豎起竿來,如果是很小的土鯪也用不著太硬的。我的建議是首先魚竿的腰力要好,即有一定的回彈力,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提升硬度,如果光硬沒有腰力,遇到大的會釣得很累。尺寸上3.~.4吧,垂釣半斤以下的能用短竿就用短竿,這樣可以高頻操作,速度快、誘得多、釣得多。魚線:主要根據魚體大小來,但總體不能太細,不要像釣鯽魚那麼溫柔。主線基本上1號以上,天氣熱魚活性好的話,.5或2.0起步吧。這個說不好的,主要看魚的個頭,有些地方魚大釣友用3.0都切(我釣得極少,更沒有遇到過大的,小的居多所以用線不是特別粗,基本1.、.5足夠瞭)。子線方面由於更換比較方便,我建議針對陌生水域或不知道魚情的情況下先用稍細的,可以0.8起步,要是感覺吃力或斷線馬上換粗,喜歡釣大的釣箱裡記得放幾副0.、.6的大力馬線以備不時之需。
大力馬結實,但易打結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7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