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溫低氣壓,如何調整魚口?兩處改動有奇效!

臺風過去以後,溫度馬上就回升瞭,這兩天我們這邊最高氣溫35℃,白天出去釣魚是真遭罪啊,人難受就算瞭關鍵魚口還不好,相信不少釣友都發現瞭,溫度高氣壓低的時候魚就容易起浮,即使還留在水底的那幾條也無心就餌,吃口很輕,浮漂總出不來正兒八經的動作魚

臺風過去以後,溫度馬上就回升瞭,這兩天我們這邊最高氣溫35℃,白天出去釣魚是真遭罪啊,人難受就算瞭關鍵魚口還不好,相信不少釣友都發現瞭,溫度高氣壓低的時候魚就容易起浮,即使還留在水底的那幾條也無心就餌,吃口很輕,浮漂總出不來正兒八經的動作魚口輕、浮漂信號小且不幹脆,常規應對思路是換小鉤細線,餌料調輕調鬆軟,但實際你這樣去操作會發現改善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我認為有兩個,一是調整的幅度不大;二是沒有從根源去解決問題。下面我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說說該如何調整才能簡單有效首先你要明白“魚口輕、浮漂不出頓口”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口小和沒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溫度高、氣壓低就會導致水中的溶氧量減少,魚和人一樣需要靠氧氣活命,當自己的生命都受到威脅時,哪還有心思吃餌呢。從氧氣充足到缺氧,從輕度缺氧到重度缺氧,在不同的階段,魚的狀態肯定是不一樣的,當你發現“口輕,浮漂出不瞭幹脆的頓口”時先別煩惱,至少在這個時候情況還沒有那麼糟,魚還是願意吃餌的。如果一口都沒有,或者看到魚集體在水面上浮頭才是最壞的情況,此時收桿回傢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氣壓不是特別低,你也看不到有魚浮頭,但浮漂就是一動不動,這時就不能按照“釣輕口魚”的思路來瞭。你應該把精力放在誘魚上,它始終不過來你也可以主動去找,目標很明確就找氧氣比較充足的地方,下風口、樹蔭橋洞下比較淺的位置、出水口等等。魚口輕,浮漂不出頓口最先從哪處開始改?我認為可以先改釣組,包括你的調釣浮漂動作小不出頓口,那麼把整個釣組改的靈敏一些相對來說就可以放大信號,原先可能隻出現小半目的頓口,改靈敏一點就能變成大半目甚至一目的頓口。效果明不明顯看的是你改瞭幾處地方,以及改變的幅度大不大一整個釣組包括鉤、線、漂、墜,而靈頓主要也是由這4個配件決定的。如果你在垂釣的過程中隻是換瞭一副稍微小點的魚鉤,那麼對於整體靈敏度的提升並不高,要想看到效果就把配件全部換小另一方面在於“改變的幅度”,一周前在一篇討論靈頓的文章中我有提到過這個問題。比如說你現在用2+1的線組釣鯽魚,當發現口不好準備縮小線組時,縮小的號數越多肯定就越明顯瞭,+.3的線組肯定比1+.8要靈敏很多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如果你認為自己的線組並不是太粗,那麼不改小也沒問題,反正你再細也細不到哪去,隻換小一點點又沒什麼用,萬一遇到大魚弄不好還斷線。夏季釣鯽魚不論個體大小,線組的範圍我認為在1+.6到2+1之間比較合適,再小我不會用,再大也沒必要除非你想兼顧鯉魚草魚之類的大個體魚調釣方面采用小號浮漂調低釣低就可以瞭,如果是細長身且肩膀較窄的漂信號會更大一些釣鯽魚我的調目正常在5目以下,釣目小於或等於調目即可,其中釣幾目調幾目是一個比較舒服的狀態,靈頓適中;如果用蚯蚓、麥子這類東西,也可以用調平水釣一兩目的方法,隻是這個時候要註意浮漂吃鉛量和魚鉤大小(主要是重量)之間的關系,鉤子若太小,在精確找底時很容易找過頭,於是八字環觸底釣瞭一天第二個改變在於餌,釣輕口魚餌料必須對路,這是相對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最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應當是找一個溶氧充足的釣位)當氣壓低溶氧低的時候,最最根本的解決辦法肯定是找一個水深合適、溶氧充足的釣位,現在我主要強調餌料這一塊是因為“魚口輕”並不是單一地由於缺氧導致的,有可能水底存在病態魚、滑口魚這類即使天氣正常吃口也不是很猛的魚。要是考慮到所有可能造成輕口、滑口的原因並給出有效方法的話,我認為餌料比較重要面對這些索餌不積極,吃口小的魚情,就不得不提到餌料的適口性餌料的適口性並不是大傢想的減輕比重、增加霧化、讓餌團鬆軟一些那麼簡單,不否認這樣做確實可以讓魚更容易進嘴,同時讓信號更誇張一些,但我們面對的是野釣,可以說80%的自然水域都會鬧小魚,如果真的增加餌料霧化、減少瞭比重,可能還沒等目標魚靠近,餌料就被雜魚搶完瞭相反我倒是認為要先避開小魚再去討論適口性的問題,所以餌料首先要讓雜魚不感興趣或啃不動,在這個基礎上小一點、輕一點就可以瞭。餌料的搭配方法是沒法說的,尤其是這種開口不好的魚情,即使是你們當地平常用的不錯的配方也未必每次都奏效。如果按照大方向來看,以鯽魚為例,我認為果香不錯,或者麩香餌搭配一點草莓味,魚個體大可以用薯香再講講用於輔助餌料的添加劑添加劑方面本來是不願說的,野釣嘛樂趣為主,很多人會覺得用小藥就沒意思或者不太好,這些想法都能理解,我也不是鼓勵大傢去用小藥。但若就事論事,對於這樣食欲較差的魚,用果酸確實能有促食的作用,或者網上那些“魚開胃”之類的添加劑也一樣,你聞上去也有果酸的成分另外一個就是藥酒,不過這個東西使用要註意,弄不好可能會起反作用,畢竟刺激性較大,我個人的感覺是寧少勿多幾滴足矣。哪怕是玩黑坑我可能會加很多的果酸,但不會去加很多藥酒若想大量使用中藥類的物質而不死窩,我還是建議用中藥酒泡米然後摻入餌料中比較好。以泡一斤米為例,你可以用自己泡的藥酒或者網上買的藥酒,添加10~30ml到米中,然後按照1斤米2兩酒的比例再加70~90ml的曲香型白酒即可,加入餌料中的酒米不宜太濃烈,除瞭藥酒和普通白酒,你隻需要再加蜂蜜(或紅糖)和維生素b2即可最後再補充一點魚口輕的問題需要提前預防,比如下桿前先看看溫度、溫差、氣壓、風向、風力等天氣預報,或者與周圍釣友交流一下,要是明擺著魚不好釣而自己一定要下桿,就不要用常規模式,從釣位開始就應該針對性地去選擇【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7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