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餌料軟硬,提升釣魚技巧

餌料的狀態一直是釣友們關心的重點,在實際垂釣中一款“狀態好”的餌料確實能夠帶來不錯的回報。

餌料的狀態一直是釣友們關心的重點,在實際垂釣中一款“狀態好”的餌料確實能夠帶來不錯的回報。有人總是強調隻要魚開口什麼樣的餌料都好使,此話不能算錯,可是你想過沒有對於在同一條河中垂釣的釣魚人而言,魚的密度、天氣狀況(天氣對魚是否開口的影響很大)等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漁獲卻並不相同,為什麼有人釣的多有人釣的少?這種差異源於每個人對於魚情的判斷不同,選擇的裝備及釣法不一樣,餌料狀態就是其中之一。當然,來的早和晚、釣位好與差、窩料的正確選擇及投餵方式、線組搭配和浮漂調釣是否合理,外加少許的運氣,這些都很重要,不過我們今天隻討論餌料狀態餌料開成什麼樣才叫狀態好餌料狀態包括輕重、軟黏、幹散、霧化快慢等等,所謂“狀態好”並沒有什麼具體標準,而是看你有沒有根據魚情來合理的選擇、及時的改變。就拿釣鰱鳙舉例,大傢都知道選擇霧化好的餌料,如果丟兩顆橡皮泥一樣的餌料誘魚速度肯定慢,瞭解這一點並有豐富開餌經驗的釣友即使不用鰱鳙餌也能開出狀態好的餌料另一方面一味追求霧化也不是好事,當鰱鳙進窩後需要及時調整餌料的附鉤性、降低霧化以便給魚兒足夠的時間來咬鉤上的餌,有些人在垂釣中發現浮漂有動靜卻出不瞭頓口,起桿也沒魚,總感覺魚在更深的水層,可不管是釣的更深一點還是釣的更淺一點都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此時你在餌料中加點黏粉、多打揉一下可能就立竿見影瞭不明白餌料的狀態對垂釣的影響,不能說完全釣不到,但肯定會降低效率、比別人更慢上魚。餌料的“軟”和“硬”既然說到瞭餌料狀態就不得不提及軟硬度的問題,我想大傢在平常應該能聽到這樣的話:“餌料太硬擋口,軟一點適口性更好”。所謂的擋口我認為是指魚吞餌困難,吃不進去或吃起來費勁,主要和魚鉤大小、餌團的大小及浮漂調釣(調釣決定瞭餌料在水中懸浮還是躺底的狀態)有關,和軟硬並無太大關系。補充:餌料太硬,有的魚吃進去以後會吐出來,或者反復吞吐後再咽下,這種類似“涮餌”的現象看起來是魚吃餌費勁,但不能算擋口至於適口性,我覺得也不是光靠“軟”就可以決定的,比如在釣小鯽魚時餌料軟一點的同時還得輕一點,釣滑魚、傷魚時,通過打揉、加黏粉來讓餌料變黏、降低霧化才是重點,黑坑釣回鍋魚用皮筋顆粒有時效果不錯,這玩意兒可不軟。還有一個影響適口性的重要條件,那就是餌料是否對路。如果你的餌料能夠激起魚兒的攝食欲望,它就會大口吞食,反之如果魚兒不愛吃,吞進去也會吐掉硬餌在夏季野釣中用的比較多,尤其釣大魚時,有時候會把餌料開的又幹又重又硬,就像石頭一樣,這是為瞭快速穿過中上層水域,避免雜魚搶食。有人覺得讓餌料變硬很簡單,就是少加水,然後攥緊就可以瞭,但這和捏緊一點的散炮有什麼區別呢,不就變成“硬散”瞭嗎?想要餌料入水不膨脹、不散開,除瞭少加水,還得用力打揉,反復的擠壓能夠排出餌料中的空氣,市面上大多數餌料都含有小麥胚芽,小麥胚芽揉碎後會變得很黏,這樣也就增加瞭附鉤性,當然通過額外添加面粉、黏粉等也可以增加黏性例:以下有兩款餌,都是用超誘單開以1:.5的水比製成的,區別在於左邊的餌經過反復打揉,右邊未打揉。掛鉤時都用力捏緊,可入水後狀態差異十分明顯。上鉤是未經過打揉的超誘,盡管裝鉤時捏的很緊,但入水數秒便開始膨脹、散落,而下鉤反復打揉後的超誘,直到上鉤散落完還依然保持完整實際垂釣過程中餌軟和硬的具體應用在野外垂釣大魚的時候,雜魚不鬧窩怎麼樣釣都可以,常規可用幹散餌加快誘魚的速度,等魚進窩後再加水調軟調黏,保證餌料能經得起大魚的試探;雜魚鬧窩嚴重,用大量的幹散餌也滿足不瞭小魚的胃口時,我們隻能用老玉米、稻穀、久泡不化的顆粒打窩,然後用反復打揉的幹硬餌掛鉤,或者直接用不霧化的軟黏餌蘸小米、蘸顆粒甚至蘸玉米的方法,後者操作比較累,但少量且精準的投料可使大魚進窩後更快地發現釣餌黑坑無雜魚幹擾的前提下,不必過多考慮軟硬,正釣放大味型、增加餌料投餵量是關鍵,偷驢則反之,需要減少餌料刺激、控製霧化、少而精的投餵來降低魚兒的驚恐度。在這個前提下如果還能把餌料弄得軟一些,那更好,主次不能顛倒最後總結我們需要綜合考慮魚情來權衡餌料的軟硬度、幹散與霧化性,就像明知道釣鯽魚需要軟一點、霧化好一點的餌料,但在小雜魚橫行的地方還敢這麼開嗎?此時誰能根據雜魚的數量、水深、目標魚的種類,把握好餌料的軟和硬,能讓餌料在合適的水層開始散落,誰就能更快上魚,釣的更多【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7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