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鳙脫鉤跑魚5大原因揭秘

提竿心歡喜,卻是脫鉤魚。在垂釣各種淡水魚時,最容易脫鉤的魚非鰱鳙莫屬瞭,所以鰱鳙又被釣友們戲稱為專業脫鉤魚。鰱鳙屬於經濟魚類,它們的個體大,經濟價值高,脫鉤跑魚的損失較大。

提竿心歡喜,卻是脫鉤魚。在垂釣各種淡水魚時,最容易脫鉤的魚非鰱鳙莫屬瞭,所以鰱鳙又被釣友們戲稱為專業脫鉤魚。鰱鳙屬於經濟魚類,它們的個體大,經濟價值高,脫鉤跑魚的損失較大。那麼,釣鰱鳙為什麼經常脫鉤跑魚?下面,我們來講下釣鰱鳙時脫鉤跑魚的5個原因,希望釣友們能夠從中汲取經驗,降低脫鉤跑魚率。

釣鰱鳙時脫鉤跑魚的5個原因

一、水層不對。鰱鳙屬於中上層魚類,主要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和覓食,釣鰱鳙需要找準水層。打個比方,如果鰱鳙集中在2米深的水層,而你垂釣2.5米深的水層,鰱鳙就會經常蹭到魚線,魚漂出現各種動作,提竿時就會經常錨到魚的身體,就會造成脫鉤跑魚。遇到這種情況很好應對,隻要調整魚漂的位置,找準魚層垂釣就可以瞭。

釣鰱鳙時脫鉤跑魚的5個原因

二、子線過長。使用手竿釣鰱鳙時,往往都是以釣浮為主,上鉤掛餌,下鉤空鉤,上鉤的魚餌產生霧化,緩緩向下流淌,鰱鳙則在下方喝湯,實際上是用密集的鰓耙在濾食魚餌。如果子線過長,不掛餌的下鉤在水中的擺動幅度大,兩條子線分開瞭,就不在同一條垂直線上,鰱鳙在吸餌時吸不到下鉤,但是提竿卻容易錨到魚,造成脫鉤跑魚。所以,釣鰱鳙的子線不宜太長,60厘米子線對折即可。

釣鰱鳙時脫鉤跑魚的5個原因

三、鉤距過大。釣鰱鳙的鉤距很重要,我們剛說過,上鉤掛餌,下鉤空鉤釣魚,鰱鳙在吸上鉤魚餌流下來的餌料霧化湯時,剛好吸到下鉤最合適的。所以,釣鰱鳙的鉤距一般是6~8厘米,如果鉤距太大,鰱鳙吃餌時,下鉤在魚嘴的下方,吸不到魚鉤,提竿時卻容易錨到魚,結果還是脫鉤跑魚。

釣鰱鳙時脫鉤跑魚的5個原因

四、魚鉤太小。鰱鳙的個體巨大,中魚以後在水中的沖擊力很強,如果使用的魚鉤太小,刺魚較薄,就很容易把魚嘴或者魚唇拉豁開,導致脫鉤跑魚。所以,在釣鰱鳙時要使用稍微大一點的粗條魚鉤,以防止脫鉤跑魚。

釣鰱鳙時脫鉤跑魚的5個原因

五、魚餌難吃。釣鰱鳙時的誘魚方式主要有兩個,一是餌料的霧化效果,二是餌料的氣味,鰱鳙能夠被吸引到窩子裡,說明餌料的霧化和氣味都沒問題。但是,鰱鳙在吃餌時,開口幅度的大小和魚餌的口感有直接關系,魚餌的口感越好,鰱鳙開口幅度越大,吃餌越猛。如果魚餌的口感不好,鰱鳙的開口幅度小,很難把魚鉤吸入口中,魚漂有動作,提竿卻打不到,或者是錨到魚嘴外部,導致脫鉤。鰱鳙喜歡吃酸甜口感的食物,可以在魚餌中添加少量的馥鬱香果酸和馥鬱香果糖,具有舒適的酸味和甜味,能夠大幅提高魚餌的適口性,增加鰱鳙的開口幅度,效果十分顯著。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7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