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老手的鯽魚釣法:傳統技巧與秘密絕招揭秘
傳統釣的特點
傳統釣,這個詞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那種古色古香的釣魚方式。它不僅是一種釣法,更是一種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這種釣法有好多流派,各流派適應著不同水域,或者說不同地區的水域特點,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釣法。比如,有長竿短線、長竿長線,還有我們常說的齊桿線,或者短竿長線甩大鞭,再來就是長竿短線七星漂,這些釣法魚竿長短不同,線組也不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鉛墜都是躺在水底的。不過現在不少傳統釣吸收了臺釣的調漂方法,開始變得不那麼正宗了。
正宗的傳統釣,使用鉛墜到底,短子線,餌料也躺底,始終都是如此的。這是因為它源自於釣底。而野生的鯉魚和鯽魚幾乎只在水底覓食,這種餌料和子線狀態更利於他們吃餌。有的釣友覺得傳統釣調漂很鈍,應該說按照臺釣理論來說算釣頓,不過野釣能不能釣到魚,浮漂釣靈一點貌似一點好處也沒有。
傳統釣的用餌特點
傳統釣的用餌方法真的很特別,有三種比較有特色的,起源也不太一樣。第一種是包食釣,第二種是蘸米釣,第三種是沾餌釣。這些用餌方法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是兩層餌料,有皮有芯兒,誘釣一體,既可以釣到大魚,又可以防止鬧小魚。
包食釣的餌芯可以自己製作面餌,要比較黏一些,外面再裹上一層麩皮米糠等製作的餌皮,餌芯也可以使用玉米蚯蚓之類的,針對不同對象魚選擇不同餌芯。蘸米釣可以用空鉤伴侶,然後蘸上自製的小米,也有的地區喜歡把魚鉤在麥芽糖中蘸一下,然後再蘸小米,這種方法經常可以釣到比較大的鯽魚和鯉魚。沾餌釣,我倒是覺得是蘸米和包食的一個過渡,餌芯可以自製面餌,也可以用蚯蚓,餌皮是關鍵,是自製的各種粉狀餌料。
沾餌釣實戰經驗
先來簡單介紹這三種用餌方法,只對沾粉做個詳細介紹,因為三種用餌方法十分類似,清楚一個,其他的也就明白瞭。 是餌芯的製作,餌芯可以使用麵粉加雞蛋,加開水做成黏糊糊的糊狀,這樣方便沾粉使用。餌芯也可以使用蚯蚓。最關鍵的就是沾粉的製作,民間比較常用的就是蠶豆粉,有的釣友喜歡用生的,有的喜歡用熟的。個人經驗來看,生的效果更好,釣大鯽魚效果更佳。蠶豆粉跟小麥粉按照比例混合,一般是7:3,如果想做成比較大的餌,可以增加麵粉的占比。一定要註意,沾粉一定要細,否則沾不上。
操作過程如下,以蚯蚓為例。魚鉤掛上蚯蚓,然後沾水,然後在混合均勻的沾粉中滾一下。第一次經常沾不到多少餌料,還需要繼續沾水然後沾餌。弄好的餌料遞到釣點,外層的蠶豆粉開始霧化,因為非常細,經常會停在一定的水層,也就是說從餌料如水到落地,形成一個誘魚帶,而且誘魚效果也越來越好。如果釣點選擇不太差,就會出現鯽魚越釣越多的情況。蠶豆粉入水後如同煙霧,吸引著鯽魚,但是鯽魚又吃不到。隨著季節的變化,沾粉配方也不相同,夏季蠶豆粉就可以,天冷了可以加入蝦粉或者蠶蛹粉。蝦粉製作非常簡單,而且保證好用,平常吃的鹽水蝦,蝦殼曬幹,用料理機弄成粉就可以。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