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技巧揭秘:引魚技術在竟釣中的應用
引魚技術在竟釣中的重要性
中國釣魚之臺釣法的三大技術之一,引魚技術,在竟釣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引魚,也稱為誘魚,是讓魚群聚集在釣點,進而提高上魚率的重要手段。若魚引不到“位”,誘不集中,那麼多上魚,取得好成績就變得不可能。在釣賽規則中,不允許用工具打窩,這對賽手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魚”技術也成為了重要研討的課題。
引魚技術的種類
以下是六種常見的引魚技術:
窩引
釣賽規則不允許用工具打窩,但不代表不能進行“誘窩”。在開賽時,針對混養池,可以根據魚的大小或密度,使用鉤掛法下足乒乓球大小的餌團來誘魚匯集。在每平方米水面40餘尾密度的職業池競賽中,“窩引”的用餌量有時指甲大的兩顆就會超量,把魚引亂。
逗引
這裡所謂的逗引,不是指傳統釣魚技術中的逗引魚咬鉤,而是在開始時,當前幾竿見到有反應的魚快吞餌時,故意揚空竿,使鉤上的料餌散落。這樣,只吃到“霧化餌”不過癮的魚兒見到此後落下的餌粒就會吞吃。逗引的目的是把進窩的魚引“兇”。
持續引
在魚密度較高、氣候、魚情正常情況下,拋竿後餌鉤到底穩住,5秒鐘內浮標應有搖擺,上下緩緩遊動,咬鉤等信號反應。若鉤餌落底一分鐘後浮標還紋絲不動,說明魚兒沒有引到“位”。遇到這種情況,釣手應每分鐘一竿不停地持續向釣點投餌,餌粒可偏大些。
暫停引
在釣賽中,一不小心就會把魚引得太多,反而釣不上魚。這時明顯的反應是:當拋竿後鉤餌快到底時,池底突然浮起一片魚星或窩區魚星層層,但不咬鉤。浮標信號亂而多,上魚少,這是餌料下得太多所致。可采取暫停引魚,只用稍硬些的餌裝鉤或上單鉤垂釣,或雙鉤裝黏些的餌在窩區外釣,暫停向窩區補餌。另外,起竿停釣一會,讓魚群把窩中餘餌吃掉大部分再釣。
大餌、小餌分別引
大魚、小魚因消耗能量差異,平均進食量也不相同。據試驗,一條2千克的大鯉魚,開食期2分鐘內可進食100克。釣賽要爭尊重量好名次,開始時的窩引量應為釣鯽魚用量的5至10倍,且裝鉤餌粒也要增大。如以尾數計成績,戰術上以釣小為主,引窩也要小。釣“片子魚”裝鉤餌粒只能綠豆般大。
葷、素、活餌結合引
初春及冬季,水溫較低,用“臺釣”法參賽,若引魚技術掌握不好,往往比不上老傳統上魚多。原因是,新陳代謝緩慢期魚類更需要補充少而精的高蛋白物質,對素餌粉料問津少。此時窩引料中應加入些紅蟲、小蚯蚓。釣賽規則允許時,鉤裝一粉、一蟲效果更好。
初次用粉餌的賽池,由於魚兒還不習慣吃粉類餌,故同樣要按上述方法做窩引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