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釣白鯪:海竿使用技巧指南
水庫釣白鯪:海竿使用技巧指南
強烈推薦大家嘗試水庫釣白鯪,這是從古代保留下來的本地鯪魚,難釣程度可以說是數一數二啊!
白鯪全身雪白,頭和嘴巴比起我們常見的野鯪和麥鯪來,可是小多了,而且膽子還特別小,只喜歡在靜水底層尋食。上午和下午較少活動,中午時分才是它最活躍的時候。這麼一來,在急流或者人畜經常到的地方,是絕對找不到白鯪的蹤跡的。就算你用浮漂在中上水層找,也往往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在選擇釣點時,最好是平靜的水灣角落,而且要避開人畜經常活動的地方。
水庫的水質通常較清,這樣的環境白鯪就會更加膽小,不敢靠近岸邊水淺的地方去尋食。所以,拋鉤投餌時,我們不要投得太近,至少要投到15米以外,如果岸邊的水比較深,那麼10米也就可以了。另外,我們還要選擇水草和雜物較少的地方下鉤,這樣可以讓魚更容易找到我們的餌料。水不要太深,一般來說,1.5~2.5米就差不多了,最多不要超過3.5米。如果平地處的水太深,我們也可以選擇在對面或者側面的斜坡下鉤。
釣鉤的選擇很靈活,單鉤、雙鉤、炸彈組鉤和麻風組鉤都行,我個人推薦使用炸彈組鉤。如果是單鉤或者雙鉤,那麼鉤子必須要全部埋進餌料裡。當魚吃餌拉鉤後,要及時揚竿。釣餌可以到市場上買鯪魚餌,也可以自己製作。
我自己配製的餌料有以下三種:
玉米粉、糯米或者糯玉米粉20%,混合攪拌均勻後,加入清水再攪拌成漿糊狀,放入鐵鍋用花生油或者菜子油煎熟,等到半冷後加入5%的花生麩、3%的黃豆粉、1.5%的山丁香粉和0.5%的小茴香粉,再另加少量的高度白灑和紅糖。將上述原料反復揉搓成團即可。
玉米粉和面粉各40%,紅薯粉15%,混合蒸熟後揉搓均勻,放入塑料袋密封,存放兩三天即可使用。使用時加入4%的花生麩和1%的五香粉拌勻。
黃玉米粉拌水蒸熟後加入適量紅糖、米酒或者玉米酒揉搓成團,放入塑料袋密封,在陽光下曬兩天,到用時加入少量香油即可。
拋鉤下餌時,要保持釣場的清靜,不能大喊大叫或者打動水面。當魚上鉤後,提竿收線的力度不要太大,因為白鯪的嘴巴皮肉非常薄而且脆,用力過大很容易造成魚嘴斷裂而脫魚。
釣野鯪:夏日裡的“洋魚”
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分享如何釣野鯪。據說,野鯪是從泰國引進的一種“洋魚”,它的頭大嘴巴寬,喜歡溫暖的環境,怕冷,食譜廣泛,活動範圍也很寬,常常成群結隊在水上中下層四處遊弋尋食。
這種魚的食欲很旺盛,食性也很廣泛,對餌料的要求不怎麼嚴格,不管是糧食類素餌,還是蚯蚓、小蝦等,都能吃。全年四季都可以釣,但旺季是夏秋兩季。
炎熱天和中午,它的食欲不那麼旺盛,陰雨天和早晚才是吃鉤最多的時候。一般來說,炎熱天和中午,它會在淺水底尋食,陰雨天和早晚則會在上中水層用浮釣。特別是大雨過後,如果用底釣,絕對是光頭。
我個人釣野鯪時,用的是炸彈組鉤和麻風組鉤,很少用單鉤或者雙鉤。因為野鯪吃鉤的時候非常迅猛,如果揚竿不及時,很容易就鉤不上魚。
我用的餌料和釣白鯪的相同,有時也會用紅蚯蚓。特別是春末夏初,紅蚯蚓對野鯪來說,可是非常有吸引力啊!
釣麥鯪:與草魚相似的好釣物
最後,我要介紹的是麥鯪。這種魚的外形很像草魚,只是草魚的眼睛是白色的,麥鯪的眼睛卻是紅色的。最大的麥鯪可以重達8千克左右,它的生活習性和野鯪基本相同,只是尋食一般都在淺水底,平時很少到中上水層覓食。
太陽越大,它的食欲就越旺盛,陰雨天則不太願意吃鉤餌。食譜和野鯪一樣,所以使用的釣具、餌料和釣野鯪一樣,只需要用底釣不用浮釣就可以了。
這三種魚類各有各的特色,釣法也有點兒不同,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讓大家在水庫釣魚的時候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