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淡水釣魚新技巧:應對魚鉤卡底問題

淡水釣魚新技巧:應對魚鉤卡底問題

結合我國淡水湖的分佈和形成情況,大多為峽穀,而峽穀水庫都是依靠河道的自然走向,利用峽穀地形築壩而成;水庫底部地形復雜,峽穀溝底極不平坦,水下隱蔽物多,魚兒也多也大,有很多亂石、溝坎、深潭等,這些隱蔽物是鯰、鯉、鯽、黃顙、烏鱧等魚類的最佳棲息地。很多釣友都愛選擇這樣的位置作為釣位,但是在垂釣中卻很容易掛底。

  對付掛底,很多人都是大力抖竿,但是這種方法不是斷鉤,就是斷線,搞不好還可能把魚竿抖折斷;那就太掃興瞭。而且在抖的過程中很容易把已經被誘進窩點的魚驚走。於是我就向多位老手詢問,並在多次掛底中試驗,非常有成效。但是此方法主要是對付掛石頭底,象水下倒樹和草根,塑料袋就無效。

  發現黑漂,不要大力揚竿,而是運用手腕的力量提竿,魚鉤在水下的行程有10公分就足夠中魚瞭,這時發現是掛底,不要使用小臂的力量,手腕也不要加力,繃住線,堅持5-10秒,有魚的話就會遊動,不動的話,就鬆線,讓浮漂回位,利用浮漂的浮力,有時也能脫離,然後站立,把腳盡可能的向前站,手臂伸向前側,輕抖兩下,一般來講就會脫離。假如還未脫離,就讓浮漂 回位,手臂再向前側伸,再輕抖,如果三次仍然沒有脫離,那就隻好丟卒保車瞭,在釣位的兩側找個尖嘴部位,用手拽線,逐漸加力,直至拉斷子線。如果尖嘴部位離釣位較遠,必須要用魚竿的話,一定要讓魚線和魚竿保持直線再拉,確保魚竿不受損傷。

  我在立夏那天就犯瞭主觀上的錯誤,在沒有判斷和繃線的情況下就按上述方法操作,結果在第三次操作中,開始出線約20-30m,最終大魚還是遊回龍宮。因此正確判斷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先試著讓魚鉤自己脫離,如果不行,再試著用手輕微動魚竿,最後再試著用魚竿拉斷子線。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因為用力過猛而造成鉤子斷裂或是線斷的現象。這個方法雖然比較麻煩,但是效果卻非常好,特別是針對那些容易掛底的隱蔽物。

  另外,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當你發現魚鉤掛底時,可以試著讓浮漂回位,然後再慢慢將魚竿向上提,這樣可以減少對魚鉤的拉力,讓魚鉤有機會脫離。這個方法對於一些比較輕的掛底情況非常有效。

  但是,這些方法並不是万能的,有些情況下,魚鉤可能會卡得很緊,這時就需要我們有更強的耐心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應對魚鉤卡底問題的技巧:

  1. 選擇適合的魚鉤:不同的魚鉤適合不同的釣場和魚種,選擇一個合適的魚鉤可以降低掛底的機會。

  2. 適當的魚竿:選擇一個適合自己魚竿硬度的線組,可以讓魚竿更好地承受拉力,降低斷線的風險。

  3. 調整釣位:在選擇釣位時,要避免那些容易掛底的地方,比如水下有隱蔽物的地區。

  4. 適當的魚食:使用適合當地魚類喜歡的魚食,可以降低魚兒咬食時的力度,減少掛底的機會。

  5. 適當的技巧:在釣魚時,要適當地控制魚竿的力度,避免過於激烈的動作,以免造成魚鉤掛底。

   應對魚鉤卡底問題,需要我們在釣魚過程中注意各個環節,選擇適合的工具和技巧,才能夠提高釣魚的成功率,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