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杜氏鸚嘴魚心得與技巧

鸚嘴魚,這種屬於鱸形目的生物,個頭扁扁的,外形就像個長橢圓形的長條,口不能往前伸,兩顆下巴上的牙齒大多合在一起形成了齒板,齒板上還長著好幾排尖銳的細齒。因為它們的嘴巴跟鸚鵡的嘴巴很相似,所以得名“鸚嘴魚”。在我們國家,這種魚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海南等沿海地區及其所屬的水域,目前已發現和記錄的種類有二十多種,像杜氏鸚嘴魚、青寬額鸚嘴魚、鮑氏鸚嘴魚等等。鸚嘴魚通常居住在珊瑚礁中或者岩石之間,主要以珊瑚、海膽、蝦子、貝類等無脊椎動物以及海藻為食。

由於鸚嘴魚吃食相當謹慎,一年中很難釣到幾尾,所以筆者將它列為不常見魚種之一。記得我第一次釣到鸚嘴魚是在1997年國慶節,那時真的是個意外的收穫,那尾魚重達一千克,因為它的體色跟其他魚一點都不一樣,又不知道有沒有毒,所以在回家的路上問了幾位當地的漁民,他們大多稱之為“隆頭魚”或“地瓜魚”,說這種魚可以食用而且沒有毒。這裡,我就將自己這幾年來垂釣杜氏鸚嘴魚的一些感想和釣法分享給各位釣友參考:

一、釣竿要“軟”

鸚嘴魚吃食快而猛,所以要求釣竿的靈敏度高,這裡所說的“軟”指的是竿的靈敏度和抗拉強度。由於近海岸的鸚嘴魚體重一般不超過1000克,我經常選擇使用“法萊”和“迪佳”系列的磯釣軟竿,竿長在2.4~3.0米之間。同時,使用3.60~6.30米的手竿也是可行的,如果能夠合理利用地形來固定手竿那就更完美了,不然在實際垂釣中手會很容易疲勞。

二、釣線要“優”

垂釣鸚嘴魚宜使用細而優質的主線和腦線,細線對海水的波浪或者水下回流的阻力較小,從而提高靈敏度。在垂釣中,主線一般宜選用0.2~0.3毫米的優質線,腦線則應選用與主線同顏色但直徑略細一點的線。這樣垂釣500克以內的鸚嘴魚基本上沒問題,因為被鉤住的魚絕大多數是掛在兩個嘴角邊,如果鉤進了食道而腦線在魚嘴的中間游動,這時腦線很可能被咬斷。因此,在提高中魚的保險系數或者可能遇到一千克以上的鸚嘴魚時,則要將腦線更換為防咬線,腦線的長度在10~13厘米為宜。這主要是考慮到防咬線在實際垂釣中容易纏繞,同時也可以防止在遛魚時被咬斷腦線而跑魚的情況發生。另外,線的顏色選擇也要根據海水的能見度來定,通常情況下,水清時一般使用白色等淺色的主副線,海水混濁時則可使用墨綠色等顏色較深的釣線。

三、釣鉤要“小”

垂釣鸚嘴魚時,對鉤子有所選擇和要求,特別是在珊瑚地質的海岸垂釣時,用鉤宜小不宜大。鉤太小時,掛魚後的深度若不夠容易空竿。我曾經看過釣友使用5號小鉤收獲過重約500克的鸚嘴魚,但通常做法是使用7~11號小鉤為宜,平鉤和斜鉤都可以中魚,但斜鉤中魚的機會比平鉤要大得多。如果有準備去垂釣鸚嘴魚,建議使用鉤尖鋒銳或者質量上乘的進口鉤針。同時配以15~40克重的墜,采用“實心墜加鉤上”或者“通心墜加鉤下”的方法均可。但有一個小環節值得注意,由於使用的鉤較小,在綁鉤時一定要確保綁實,且腦線的垂直方向處於鉤的內側。在綁防咬線時,可以借助虎鉗等工具來配合拉緊。

四、釣餌要“鮮”

我曾經多次用整隻活蝦垂釣該魚,結果一個收穫都沒有。後來,我改為使用剪成小段的蝦或粒狀的貝肉,結果效果立刻見效。從這裡可以推斷出:鸚嘴魚喜歡吃細小而鮮活的食物。然而,清早出去垂釣的釣友們一般較難在市場上買到新鮮的活餌,通常做法是在前一天下午或者晚上準備好,冰凍或其他方式保存都可以,我通常使用增氧器來保持海蝦的新鮮。因為用蝦垂釣相對乾淨也方便操作。在準備蝦餌時也要注意一個小環節:野生蝦的外殼較硬,殼與肉相連較緊,常換餌料時對鉤尖有一定的損傷,且較難中魚;而養殖蝦的外殼較軟,即使去殼垂釣也相當方便,我垂釣到的鸚嘴魚大多為養殖蝦分段餌所得。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時候,也可以在退潮之時拾些海膽、貝、海蚯蚓等用做餌料。

五、釣技要“活”

這裡所說的“活”是指人的主觀要靈活多變。垂釣鸚嘴魚不需要打窩子,憑感覺和運氣而得魚。時間上要靈活。通常在春夏之交的時節,是鸚嘴魚活動相對頻繁的時期,特別是每天早上08:30~10:00或者是下午16:00~18:00,是垂釣該魚的好時機,到了秋天,垂釣時間要有所推後,同時要結合潮汐一併考慮,而冬天鸚嘴魚較少吃鉤。釣點上要靈活。到了鸚嘴魚常出沒的釣點後, 要避開雀鯛、黎猛等小魚較多的地方。然后要有意識地快速下竿。建議使用空心墜沈底釣法,下綁兩枚9~11號斜鉤,每當三五分鐘仍無動靜時,要及時提竿換餌,如果發現餌料未動可繼續落竿;在等待近二十分鐘仍無反應時,則要在同一釣區另點開竿。由於珊瑚區地質對鉤與墜的損耗較大,因此最多同時使用兩支竿垂釣。手要活,指人與竿處於主動位置,當墜沈入水底後,稍收緊主線,並用食指微帶主線等待時機,一旦出現竿尖點頭或者主線有力的作用時,要當機立斷向上提竿一小段距離,有魚的感覺時則進入遛魚狀態,無魚時則換餌再來。遛魚時也要活,一般情況下,鸚嘴魚中鉤之後,竿的下彎程度較大,魚的本能會使其迅速向珊瑚縫隙中逃竄,因此,當感覺魚被掛實後,要以最快的速度提竿,且力量不能過大,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將鸚嘴魚帶離底層珊瑚區,以防止功虧一簣。由於鸚嘴魚在中鉤時的初始力量較大,因而需要耐心與方法得當,既不能操之過急一口氣提出水面,也不能猶豫不決被珊瑚石纏住主線,正確的做法是:第一步在魚中鉤之時迅速提竿一至兩米的高度,讓鸚嘴魚脫離珊瑚區;第二步在不放線的前提下,通過手與竿的配合進行橫“8”字形遼魚,等2~3分鐘後將魚遼到水面用抄網抄入即可。

與此同時,在垂釣鸚嘴魚時還要做到:出門看天,釣點當察,潮汐要記,安全勿忘。這就是說,要選擇較好的天氣垂釣,避免雷雨天外出;要選擇與珊瑚地質相關的近岸作為固定釣點,防止漫無目標地消耗體能;要選擇每天漲潮與落潮前的兩小時,錯開落潮後與平潮時的感嘆;要選擇結伴垂綸,時刻牢記安全比什麼都重要。只有這樣,鸚嘴魚才有可能光顧你的魚護。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