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技巧:高效使用釣魚子線的關鍵步驟

釣魚過程中子線的使用技巧,這個問題讓許多釣友都感到頭痛,因為子線的選擇和使用對釣魚的結果影響可大了。我們來聊聊子線的線性和特點,這是選擇子線的第一步。

子線的線性和特點

釣魚者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將子線分為軟子線與硬子線。這是說子線的軟硬代表我們所用線的線性,根據要垂釣不同大小的魚和不同情況下的魚而需使用不同的號數的子線,比如0.6號、0.8、1.0號等等。不同的線號所承受魚的拉力是不一樣的,其強度也不一樣。好的子線不管是軟是硬,都應該摸著光滑、有一定的伸縮性和抗拉力。同時,不變型、不跳號,耐冷熱等特點。子線的軟硬,對魚的吃食入口有著直接的影響,選用正確了,一是能有效的減低魚吞食的障礙;二是魚漂的信號反映清晰,便於把握提竿時機;三是利水性好,不因涮水而驚嚇跑掉了魚群。同時質量好的軟子線無論在低溫下還是在高溫情況下都能保持很好的柔軟性,但是硬子線就不具備這些優點。值得注意的時,軟子線不可以用於釣鈍,因為釣鈍對魚吃食信號的傳遞會很慢,所以軟子線最好不用於釣鈍,調底必須準確。硬子線因為強度相對大點,抗魚的拉力增大,子線硬一般線不會發生纏繞現象,用於對付大魚,釣鈍的效果要好於軟子線,但它的缺點是對魚吞食的障礙加大。特別是在水溫很低的條件下如用的是硬的子線,在魚開口不好的情況下,魚吸食就更不易入嘴,有時警惕性較高的魚一般不易垂釣,所以應視魚情而定。

如何正確使用子線

釣魚有生口、輕口、猾口和“打連發”之分。先不說是釣大魚還是小魚,在垂釣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因所釣的水域不同、肥淡不同和魚的吃口不同而給我們不同的感覺:長時間幾乎沒有人垂釣過的,我們稱之為“生口”;釣的多,魚有過被掛、被釣,我們稱之為“輕口”;逃脫或被多次放生的,我們稱之為“猾口”,“猾口”比“生口”更加謹慎;而在垂釣過程中遇到魚群密度很大,而且魚吃起食來毫不遲疑,見餌就搶,中鉤率高,上魚快而多這就是“打連發”了,釣這樣的魚用硬而粗點的子線就是首選,針對鯽魚而言,一般用0.8配0.6號子線就最好不過了。

但是要遇到輕口魚, 為降低魚的警惕性,應該選用軟點的子線,但號數不能小,目的之一是要便於魚吸食,提高中鉤率。二是一旦中鉤,就得牢牢掛住,不讓其再逃脫,防止逃脫時驚嚇了魚群,不利於後續垂釣。三是碰到大魚也能抗得住的沖擊,獲最佳效果。

而釣滑口魚,子線要起到主要的作用,較軟而細的子線是首選,找底準確了,雙鉤落底,上鉤成直立、下鉤側躺,靈敏度正好,滑口魚雖然吸食謹慎,但它永遠也不知道軟子線會在它吸食快見鉤的時候會輕而易舉地入口中,無論它吸食哪個鉤餌,信號都會很快地傳遞到星漂上,被垂釣者捕捉到,準確地提竿上魚。當然,釣滑口魚還要有對性地使用餌料,凡是用餌料垂釣次數多產生的滑口魚,應更換用蚯蚓垂釣為好,反之,是用蚯蚓垂釣產生的滑口魚則用餌料垂釣會有好的效果。但是不否認,一直用餌料垂釣的魚,對餌料有一定的依賴性,可能對蚯蚓不太感興趣,那麼在垂釣時可以摻加些用於平時餵養的餌料,也是垂釣滑口魚的好辦法。

子線長度的確定

在釣魚中釣什麼魚用多長的子線,長度是多少最好,這是很多釣友最關心的。我們也聽說過釣小鯽魚應用12.5—15mm長的子線,釣大鯽魚應用25—30mm長的子線或釣混養魚應用40—60mm長的子線等等,這樣劃分子線長度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決不是應該統一的標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關於在釣魚中,什麼塘、什麼魚應用多長的子線,成為“國標”。當然,在根據水域的深淺、魚的大小、魚吃食的輕重、上魚的快慢等等,並根據自己的習慣來決定用多長的子線,各人自己都有自己的尺度。如有的人打浮釣快魚,為了加快兩餌到位的時間,用的子線是在不影響上魚的情況下,用長度短點的子線比較多見。而有的見要釣的水深很淺,都會把子線的長度適當降短。一旦見水比較深又是釣大魚時子線應該用多長好呢?。由此可見,釣魚中用多長的子線是沒有一個硬性標準的,各人可以根據釣不同的魚和你的習慣去選擇子線的長度,但更重要的是別忘瞭:重在釣魚中要善於靈活變通,因塘而宜、因魚而宜,以多上魚少跑魚為目的。

垂釣一是休閒、二是娛樂、三是鍛煉身體,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最終目的,不過在休閒、娛樂、鍛煉時,我們玩轉了自已的所好之物,達到了空前的完美和協調,應該是我們最為之而驕傲的事瞭吧。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