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4大臺釣誘魚技巧,輕鬆提升釣魚效率
講解4中臺釣的誘魚實用技巧,讓你釣魚如虎添翼!在臺釣釣魚時,我們也會把打窩誘魚的技術看做是最關鍵、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掌握得好,釣獲很是出色;掌握不對,要麼魚口少,要麼魚口亂,從而造成魚獲不佳。臺釣中講究誘釣合一的說法,垂釣的同時用雙鉤還在做窩,所以,一般我們上魚後,再拋竿時,最好能把餌料掛的大一些,或是正常餌料再多拋幾竿,其實不光有這些,還有很多種在我們臺釣中常常遇到的誘魚技巧。
一、用釣餌做誘餌使用
上面我們已經簡單的說瞭一些,這是我們最常用,也是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一般可以在調漂的時候、找水底的時候可附帶著就把誘魚打窩這一環節做瞭。所以,很多臺釣高手對釣餌做窩的基本做法就是,快十竿慢十竿,不快不慢再十午。當然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垂釣鯽魚的時候,一邊可以用餌料的香味來吸引魚群,另一方面可以靠聲音來誘魚,到瞭一定時候,可以用魚來誘魚,這也算是誘釣結合的最高境界。打浮和打底也有不同,打浮的時候,餌料太小,容易使用不聚窩,要麼聚也一會也會散開。其實釣底和釣浮都一樣,要求就是:每次投釣餌都準確地落在釣點上,哪怕是沒魚吃鉤,也要過一兩分鐘提竿換餌,這樣久而久之,釣點下面就會行成一個很大的誘魚窩點,從而會留著魚。
二、動態誘魚
動態誘魚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在拋竿入水,浮標站立到我們的調目後,往後帶一下竿,讓餌料在水下有一個加速運動的動作。主要是因為很多種魚都愛吃“活食”,所以我們在臺釣時也就利用魚的這一特點,把餌料操作成在水中不停地動著的狀態,借以誘魚。所以臺釣時,還經常以拋滿竿,延長子線的長度,浮標到位後無魚咬鉤向上拎起一兩目等方法來誘魚,其實這動態誘魚中還有一部分是逗魚技巧,逗魚也是我們所說的誘魚中的一種高深方法,此逗魚誘魚法用好後,能在魚受天氣溫度等等外界變化下得心應手。需要註意的是,要清楚知道逗魚時餌料是否還在鉤上,這就需要在平時多觀察餌料入水後的狀態和配比情況。
三、重餌打窩
重餌,也是我們手頭上所用的釣餌,只不過是把釣餌拿出一團,用手拋到釣點。有時候我們根據需要會拋出數個餌團,以達到誘魚的效果,但此方法我們多用在野釣中,一般釣魚比賽禁止重餌打窩。在比賽的時候我們最常用的就是頭幾竿打窩只是在鉤上掛上稍微大一點的餌料。但實際上,在上魚情況不太好的情況下,打重餌大窩在比賽中也常出現的。因為要打的餌團較大、較鬆、易散,投餌時可以不必從“最遠的入水點”入水。可以輕輕地從釣點的垂直點入水。落水底後,便立即抖散使其霧化。每次垂釣開始前,可以投上幾坨成窩,垂釣途中,可視魚情隨時“補窩”。一般情況下是魚少時多用餌,魚多時少用餌。當上魚率明顯減少時,表明窩中餌太少,便應及時補餌留住魚;保持繼續上魚。
四、跟蹤誘釣
我們釣魚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水底打好窩後等瞭很久都無魚問津;我們也常遇到這樣的現象:上午某釣點打窩釣魚,效果頗佳,魚連連上鉤,可到瞭中午魚越來越小,直到完全銷聲匿跡。用大量的好的誘餌也不能將魚喚回窩中。魚到哪裡去瞭? 天氣的變化、水溫的變化、溶氧的變化等等自然因素經常影響著魚情的變化。魚在水底,絕非一成不變。哪裡的條件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就往什麼地方跑。魚若不在底層,很可能是到中層、上層或其他安樂窩去瞭。當魚已離開瞭底層老窩時,無經驗的釣者茫然不知,卻固守陣地老等,白白浪費時光,實在可惜。而有經驗的高手就能迅速敏銳地判斷出魚的去向,比較準確地知道魚遷徙的層次或處所。
於是便迅速使出“跟蹤誘釣”的技巧。例如,當發現中途有接鉤現象,便立即把浮漂往下拉,使釣鉤往上提,並在中層抖幾團誘餌,把魚聚集於窩中,然後在中層釣之。當發現中層無魚時表層有魚咬漂等現象,再調整水線的長短,也需要把子線的長短加以調整。這是我們在底層無魚吃餌料的情況下做的調整,但有時候我們為瞭提高上魚的速度,把魚從水底誘到中上層。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在釣餌的狀態上,形態上,達到要求才行,最常用把底層魚誘到中上層的方法就是我們在釣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向下移動浮標,減少水線的長度,平常垂釣時一般一次移動20公分左右,釣十幾竿後,再移動浮標。
常常我們會發現,如果魚被我們誘到瞭中上層時,魚口就相當的準確,而且上魚相當的快,一般拋竿入水後浮標就會出現動作,這從而說明,離底的魚,要比在水底的魚更加活躍,更主動的去吃餌,當然這和天氣魚情有很大的關系,魚是否能被我們誘到中上層,取決於很多的條件,在實際垂釣的時候應該多分析,多考慮,最好多試驗。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