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技巧:輕鬆享受釣魚樂趣
1、深淺高低,如履平地
休閒垂釣,經常需要在釣點附近拖動或進行走釣。但是臺釣對釣目的要求相當高,水底不平怎樣進行拖釣和走釣?近幾年來,我一直是在雙腦線的鉤子附近裝上一顆或兩顆墜子,這樣進行拖釣和走釣,對水深的適應範圍便廣瞭許多。這一點,我的體會是比較深的,隻是《垂釣》上作類似的介紹,這裡就隻作一些粗略的介紹。
隻在底鉤附近裝墜子。小墜子和底鉤的重量最好等於整套個漂尾的浮力。當然也可以馬虎一點,隨便估個重量,以略大於漂尾浮力為好。這樣在整個漂尾的範圍內,釣組在水中的狀態是差不多的,區別隻是小墜離底、小墜落底而已,靈鈍的差異也不算大。用蚯蚓一類耐咬的餌,不會失去提竿時機。應該註意的是,上下雙鉤的狀態不同,魚攝食不同的餌,信號也是不同的,攝食上餌時信號可能顯得比較曖昧。所以拖拽釣時最好是用蚯蚓一類耐咬的餌。
雙鉤上方均裝一顆相同重量的墜子,鉤和小墜子的總重力等於漂尾的浮力。這是一種比較好的配墜法,釣組在水底的狀態可以通過浮漂一目瞭然,浮漂信號也是和正常的臺釣一樣,而且可能的送漂幅度更大。但是在釣遲鈍,上鉤落底時,魚擡頭使上鉤上移,浮漂會因為伸直的底鉤腦線的牽製,使送漂信號變得微弱、曖昧。魚咬底鉤時也很少有送漂。在釣較大的目數時,仍然必須使用蚯蚓。
隻在上鉤附近裝上墜子,讓雙鉤和墜子的總重力等於整個漂尾的浮力。這種方法的好處,一是釣遲鈍時,腦線貼底對魚的影響小,二是在釣靈敏時可以使用拉餌。上面介紹的兩種方法,用拉餌是很不方便的。此方在釣遲鈍時仍然要用蚯蚓。
2、休閒臺釣怎樣用餌
過去我玩休閒臺釣,釣餌是用的死面砣子。為瞭加強誘魚能力,還配合使用瞭包餌和蘸粉。這在上魚很慢時這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我稱之為“黏散結合、軟硬兼施”。但是近來我發現,特殊魚情時,用鬆散的包餌或用拉餌也是完全可以的。拉餌釣有誘魚快的特點,釣半水還能避免蝦子的幹擾。今年正月初五,鄭州釣友樊鬆旺的拉餌釣鯽術讓我加深瞭對拉餌的認識,後來用拉餌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瞭,當然效果越來越好。
3、怎樣確定休閒臺釣的靈敏度
對休閒臺釣而言,人們都認為選擇適宜的靈敏度是最重要的。我以為,選擇適宜的靈敏度固然重要,但是最為關鍵的,是要根據釣場魚的大小,和不同季節的攝食強度,選擇適宜的鉤和餌。在確定瞭這些以後才能確定合理的靈敏度。比如用大鉤大餌釣小魚,不論怎樣調都是釣不好、釣不快的。今年元月我在北湖閘釣瞭20多次手竿,先是用千秋袖0.5號、關東2號無倒刺小鉤,在調二目釣二目和調二目釣七八目的遲鈍極限時,均有相當好的提竿成功率。特別是在幾個出魚的地點,稍遲提竿還常常有一竿雙魚的情景。這在春天時也是少有的——用蚯蚓餌時,靈敏度可高可低,這是蚯蚓餌的一大好處。
使用面類的餌,靈鈍情況因餌的黏度或者是附鉤能力而定。黏餌、拉絲粉多的餌附鉤能力強,釣的稍遲鈍無妨,當然也可以釣靈敏。而太鬆散的餌,就隻能釣比較高的靈敏度。
4、怎樣選擇適宜的鉤線
臺釣用小鉤細線,冬釣更要用小鉤細線,這是一般的常識。但這一常識並不確切。用什麼樣的鉤線,完全要因魚而定。同樣是在今年冬天,我在老地方釣魚,剛開始用0.3號腦線和千秋袖0.5號鉤釣的不錯,但後來發現有千克級的大魚,於是換上瞭假1.2號腦線,實際腦線已經接近2號瞭。一直到最後,大魚小魚都還上的不錯。
釣魚,就像走鋼索一樣,要掌握好平衡。釣線的粗細,就要根據魚的體型和釣場的水質來選擇。粗線適合大魚,細線適合小魚。這樣才不會讓魚在拉扯中斷線逃跑。
5、釣魚時的環境選擇
釣魚的地方很重要,要選擇一個安靜、清潔、環境優良的地方。環境優良的釣點,魚的活動範圍會擴大,也更容易上鉤。所以,我們在選擇釣點時,要考慮這些因素。
6、釣魚時的時間選擇
釣魚的時間也要掌握好。早上和傍晚是魚類活動的高峰期,這時候魚的攝食活動比較頻繁,容易上鉤。此外,雨天、陽光強烈的時候,魚的活動也會減弱,這時候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去釣魚。
7、釣魚時的動作要輕柔
釣魚時的動作要輕柔,不要讓魚感受到壓力。這樣才不會讓魚逃跑。當魚上鉤後,要穩穩地拉扯,不要猛拉猛扯,以免斷線。
8、釣魚時的耐心和細心
釣魚需要耐心和細心。不要急於收線,要等待魚上鉤。當魚上鉤後,要穩穩地拉扯,不要猛拉猛扯,以免斷線。
臺釣技巧有很多,要根據不同的魚種、釣場和季節來選擇。只要掌握了這些技巧,你就能輕鬆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