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中送漂技巧解析
常見網站有釣友討論或交流在采用“臺釣”垂釣鯽魚過程中,浮漂的“送漂”現象,而且更多的是對此漂相的出現感到極為苦惱和困惑,竭力欲探尋問題出現的原因。對此,我結合自己幾年來的臺釣實踐及體會談點個人看法。
一、“送漂”現象在臺釣中正常嗎?
看看大多數釣友的文章或跟帖,似乎認為臺釣不該出現“送漂”,是不正常現象,也有人聊天室問過我此類問題。我的體會和看法是再正常不過了。當然 有個界定條件——就是“送漂”能中魚,這是個討論的基點,不中魚的漂相無所謂正不正常,應屬於讀漂的另一碼事。
那正常的理由何在?臺釣雖說標準的漂相是“有力的一頓”,但並非唯一,就象臺釣不只是能“調四釣二”一樣,否則其先進性和生命力就無從談起。“臺釣”較之“傳統釣”的漂相可以說更為豐富和多樣,除了“送漂”和“下頓”外,由於漂的高靈敏度及較大的動態範圍還會出現諸如半水的“滑漂”、“停頓”、“加速”、“點動”等漂相,這些漂的“異常”情況在能中魚前提下均屬正常。
當然玩臺釣的釣友都清楚,以臺釣法垂釣過程中之所以會不厭其煩地、反復不斷地對浮漂進行調整,其中除為保證和提高中魚率外,在此前提下也有為促使或放大浮漂出現“有力一頓”的漂相用意,但“有力的一頓”不可能孤立出現,應是在漂的調釣、線組配置、魚的吃餌習慣狀態、餌的適口性等適當時候的必然出現。若是不出現或出現了不中魚,就不能認為其它能中魚漂相屬不正常。我常遇到“有力的一頓”空桿连连,而其它漂相卻能準確中魚的情況,你能說漂不下頓我不提桿,或是說其它漂相情況下的中魚不算數?
此外在眾多的臺釣技術中有一個“讓口”術語,實際上“讓”的就是不中魚的漂相,這其中排除的可能就有“有力的一頓”,因此正常的漂相應是能中魚或準確率較高的漂相,而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漂相。
二、“送漂”的出現究竟是什麼原因?
這確實是個讓人比較困惑和說不太清的話題,更主要是對實戰的指導意義不大。但出於好奇我也做過一些試驗,並結合實踐我認為大體有這麼幾種可能:
- 漂的浮力較大,調釣的又偏上遲鈍,如調高釣低,造成剩餘浮力較魚的吞餌力度要大,魚吸餌入口的動作反映不出來,吃死鉤擡頭後漂在失去下壓目數的餌重後向調目復位出現“送漂”;
- 浮漂調針的目數較接近,即釣的較鈍,子線偏短偏硬,魚吃餌又較活躍,在此情況下魚吞餌入口的同時若抬頭過鉛墜即會造成“送漂”;
- 選用的浮漂屬溜肩長身硬尾漂,因重心偏上又是屬較“猴”的漂,若遇釣點水較淺會有較多的“送漂”出現。
以上幾種情況任一種存在都可能出現“送漂”中魚,幾種情況若復合存在“送漂”中魚的可能性將更大。
三、“送漂”的解讀體會:
1、浮漂出現快速地上送一般是小魚鬧漂或魚撞上入水的風線所致,小魚鬧漂尤其在在使用彩色太空豆時較多見;
2、送漂較緩且幅度不大,跟著浮漂以自然下降的速度復位,一般是浮漂調針的靈敏度較高,魚吃餌前水壓變化造成;
3、餌入水一段時間後緩緩地間斷上升,一般是餌料的溶散過程;
4、浮漂均速並大幅度地上升,停頓後揚桿不中魚,多半是小魚吃餌但因餌太硬或太大無法入口的頂餌所致;
5、浮漂均速並大幅度地上升,停頓後方可揚桿,最好稍等一下看是否接著出現下頓,若有,此時揚桿中魚率極高,上升過程中一般中魚率很低;
6、浮漂均速並大幅度地上升,當超過調目後,此時不論停頓與否均應果斷揚桿,中魚率最高。
以上是我在垂釣鯽魚中,對有關“送漂”情況的一點體會和認識,談的不全也不定對,權作拋磚引玉,不妥處敬請釣友斧正和補充。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