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野釣技巧:如何選擇釣位
釣鯽魚的時候,你可得學會選擇釣位,這就像找對女朋友,一個好地方,釣得爽快,心情自然好。說真的,釣位選對了,釣到鯽魚那可就容易多了。你想啊,在湖泊、水庫這些大水面上,你可得找那和大水面相連的溝溝岔岔,這些地方就像小秘境,往往藏著大魚。要是沒有這些溝岔,那也別急,靠近岸邊的凹處也是不錯選擇。記得,離岸不要太遠,最好是草邊或者與大水面相通的草洞,水深要適當,0.5到3米之間,最多不超過5米。這個「鯉魚釣凸,鯽魚釣凹」的諺語,可不是蓋的。 冬天和初春,你就去北岸或東岸,離岸遠一點,選個深水的地方。晚春了,就要選擇淺水處,水混混的,魚兒更容易上鉤。夏、秋季節,那你就去南岸或西岸的背陰處,水深1到3米就行了。最好找那水底深淺交界處的深水處,或者斜坡的靠近坡底處,效果特別好。說到釣草邊,這個就更講究了。春季,你應該去釣草叢的南邊;盛夏和秋季,那就去釣草叢的北邊。哪怕是只有一兩棵草,你也要根據季節,選擇草的向陽一側或背陰一側,這樣釣得才爽。 在野釣過程中,選擇釣位和釣點非常重要。有時候,同一個釣位,下鉤點相差不足0.5米,釣效卻差距很大。特別是在水面不很大的水草塘裡,這點尤为重要。 盛夏不是釣魚的好季節,但不是不能釣。只是盛夏釣魚,無論是選位還是釣法上都要比春、秋季節複雜些。比如「早釣東,晚釣西」,這個只有夏天才應用得上。我來分享一個夏季釣魚的小門道。定點打窩後,下鉤時不要把鉤下在窩子中間,比如你要準備釣草邊離草一尺遠的地方,那麼你打窩時要把窩打在離草1米遠,下鉤時把鉤下在窩和草中間離草一尺遠的地方。如果是釣岸邊,那麼你就要把鉤下在窩的前方30厘米左右的地方,這樣的效果會比把鉤下在窩子中間好得多。 「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這個說法雖好,但在實際應用中還是要注意許多細節問題。我國地域廣闊,從立春到立夏的這兩個多月時間內,全國各地釣魚都要釣灘,這個說法顯然有些荒唐。所以「春釣灘」這個說法只是個廣義的說法。真正確切的選擇,還是要根據實際溫度來決定。 之所以要春釣灘,原因很多,但起決定因素的只有兩點:一是到瞭春季,溫度回升,淺灘比深水處水溫升高的要早,所以魚會去那裡;二是水中的各種生物在長長的冬天後,到水溫回升的季節,就會到那裡去找適宜的環境。雖然魚有三趨,但不同季節有主次之分。冬春季節主要趨溫,盛夏主要趨氧,秋季主要趨食。 釣魚的選位非常重要,但也是釣魚技術中最難掌握的一個環節。要選好一個釣位,特別是選準一個好釣點,你要根據季節、天氣、風向、地形、水情、魚情、垂釣者的多少等方方面面來考慮。不可死板硬套,要在長期的垂釣活動中多留心,總結積累經驗,切不可每到一處就急忙打窩。 順便再說幾句根據天氣選位的事。春季,你盡量選擇下風口的灘,只要風力不超過4級。因為下風口的水溫相對較高。夏季,只要風力不超過4級,也要盡量選擇下風口,風力越大,釣點要離岸越近,因為下風口水的溶氧量高。秋季,既要選擇背陰處,又要考慮選擇下風口或者回風灣,因為那裡的食物較多。冬季則要選擇背風處,因為冬季的氣溫低於水溫,下風口的水溫會更低。 出釣前一天,你可得聽天氣預報,不僅要聽陰晴風雨,還要註意晝夜最大溫差和氣壓。如果出釣當天的溫差大於13度或者氣壓高,那就別出去了,這些天氣對釣魚可沒有好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