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釣法:揭秘如何吸引魚群咬鉤
中國釣魚人網首發 傳統釣如何讓魚咬鉤? 釣魚時常遇到釣點魚星很多而魚不咬鉤的現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有時原因出在氣候上、溫度上、魚餌上或是釣法上。然而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卻被很多釣魚人誤認為正常的,是不可能有辦法咬鉤的,但筆者根據多年的垂釣實踐認為,在這個時候,釣者如果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將死餌變活餌,魚還是會咬鉤的。
辦法之一:試釣各個泳層
春夏之交早晚溫差較大,天剛放亮時,魚大多數都潛在較深的水下,這時施釣咬鉤率較高,但一到上午9~11時,這時的外界溫度較高,水體中,上下出現明顯的溫差,魚會趨溫上浮,或懸浮在釣點的上方,這就需要釣手懸鉤試釣不同的泳層,以找出魚上浮的高度,使鉤餌能展現在魚的視角之中,一旦找準魚所上浮的泳層,魚仍是會咬鉤的。然而能導致魚改變泳層的原因不僅僅是溫度,輕度缺氧和水體上層有魚類可食的餌料時,魚也會上浮,因此,垂釣時魚不咬鉤就應嘗試釣不同的泳層,采取逗鉤、拖鉤、引鉤等不同的手段。
辦法之二:換餌改釣組
窩裡有魚星卻無魚咬鉤,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就是釣魚餌料不太適合魚的胃口,或是魚從未食過這種餌,應考慮到改變魚餌,或在魚餌中添加腥味或香味來刺激魚的感官,激起魚的食欲,直到魚開口咬鉤。但需註意不同地方的魚胃口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魚種胃口也是不一致的,不要在某一個地方用某種餌釣得好,盲目地迷信這種餌的功能,換個地方釣魚,就算魚不咬鉤也認為問題不是出在釣餌上,這樣做是錯誤的,在魚類中有很多魚是沒有咽齒的,魚餌太硬不適合魚的口感,適口性差,魚就不愛咬鉤。故此開餌時,將餌調得稍軟一些,這對多上魚是有幫助的。此外,魚對線還有一定戒心,在常見魚中,除草魚、青魚、黃顙、鯰魚不在乎釣線的粗細,鯽魚、鯉魚是認線的,在能確定釣點內有鯽魚、鯉魚時,不妨換一根較細線和小鉤試一試。這樣的嘗試可為你增加釣獲。魚在水中的分佈不可能是機械的,均勻的,在一處無魚咬鉤的地方不要死守,換一個地方就可能柳暗花明。在魚咬鉤遲緩時,可適當地將鉤餌拋遠一些,過釣點,或是拋近一點,不超過釣點,或許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辦法之三:試釣不同類型的釣點
魚不咬鉤時換釣點是大多數釣友慣用的技巧。但為什麼有時換瞭好幾次釣點魚照樣不愛咬鉤呢?這可能就是因為換的是同樣類型的釣點。溫度一樣,深淺一樣。釣點是分多種類型的,如深水、淺水。深水有草、淺水有草、進水口、樹蔭下……無論條件怎樣,總會有一種類型的釣點是適合當天垂釣的,所以換釣點時要換成不同類型的釣點。深中找淺,淺中找深。
結論
垂釣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享受。掌握傳統釣法,讓魚群咬鉤不再是難事。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實踐,相信每位釣友都能在釣魚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