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野釣技巧:如何選擇理想釣點,確定水域深度?

春季是釣魚的黃金季節,眾多釣友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所以提前瞭解鯽魚的習性、分佈規律,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對於垂釣有顯著幫助。回到釣友的問題,春季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釣位,釣多深合適,最合適。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展開敘述,具體如下。

春季水情、魚情的基本狀態

想要清楚瞭解春季垂釣鯽魚最佳的釣位及深度,那麼先要清楚水情、魚情的基本狀態及大致變化,這是選擇垂釣的基礎及前提條件。

1、春季水溫的變化特點

與冬季相比,春季整體水溫是逐漸回升的,特別是驚蟄之後,氣溫提升顯著,像筆者所在山東、河北等地,水溫多維持在15-25℃範圍內,對於鯽魚而言,水溫適宜,活性高、覓食積極。但早春則不同,早春素有“倒春寒”的說法,氣溫並不高,甚至與冬末的水溫無異,大都集中在0-10℃範圍內,而這不僅影響鯽魚的食性,還影響鯽魚的棲息位置。

2、鯽魚的分佈特點

除去上文提到的水溫影響魚的分佈外,魚在趨溫性的驅使下,選擇深水或淺水,同時春季仲春、晚春是鯽魚交配、繁殖的黃金季節。鯽魚的魚籽需要載體的附著,如植物莖葉、障礙物,否則會被水流沖散,因此鯽魚有向淺灘遊動的需求。再者經過一個冬季的蟄伏,春季的鯽魚饑腸轆轆,對食物的需求強烈,而淺灘植物碎屑、浮遊生物眾多,加之交配、產籽需要大量的能量,食物的吸引進一步誘使鯽魚像岸邊淺灘、水草聚集。

春季釣鯽魚,如何選擇釣位

通過上文的介紹,不難發現鯽魚的分佈隨著早春、仲春、晚春時間推移,棲息位置是不斷變化的,具體如下。

早春釣鯽魚,如何選擇釣位

前文提到早春水溫低,鯽魚在趨溫性的驅使下,會選擇最適宜水溫的水域逗留、棲息,而這恰是選擇釣點的關鍵。

比如選擇深水區:水溫隨深度的增加而提高,水溫低時鯽魚會向深水區遊弋,不過並非所有的深水區都有鯽魚的聚集。鯽魚喜歡水底環境復雜、凹凸不平,有土坎、緩坡的水域,討厭光滑、平整的水底,因此盡量選擇這樣的水域。當然對水深有一定的要求,下文將詳細介紹。

比如水草豐富的水域:水草密集起到良好的遮風避寒的作用,加之有冬季殘存的食物,所以鯽魚也多聚集在這裡。

比如背風向陽的水域:這樣的水域接受陽光的輻射,又沒有冷風的侵襲,因此水溫回升顯著,明顯比背陰的水域略高,所以鯽魚也多在這樣的水域逗留、棲息,乃至上浮。

仲春、晚春釣鯽魚,如何選擇釣位

前文提到仲春、晚春的水溫並不低,並且非常利於鯽魚的攝食、棲息。釣魚諺語有“春釣淺灘”的說法,更多指的是這個時間段,那麼都可以選擇哪些釣點呢?

比如水草處:此時鯽魚聚集在水草處,更多的的是為瞭覓食或交配、產籽,而非禦寒。因此選擇的水草深度也不早春要淺一些。

比如鏵尖、回水灣、緩坡處:上文提及鯽魚喜歡復雜的水域,而這三個位置因流水沖擊,水底不平,也容易聚集食物,所以春釣淺灘這些是非常經典的釣點。

比如其他經典釣點:像常見的大橋兩側、水閘前後及河流農田灌溉形成的三角叉或者深淺交界處等都是不粗的釣點。

春季釣鯽魚,釣多深合適

上文是對春季釣點選擇的描述,那麼對水深又有什麼要求呢?

是早春選擇的水深。

早春水溫低,鯽魚多選擇水溫較好的水域,所以對要求深度略高。據研究水下3米的位置水溫穩定、不宜波動,而3米位置以上的水域,受外界冷空氣、陽光輻射的影響較小。因此水深足夠的水域,早春建議釣3米以上的深水;如果水深不到3米,則選擇相對較深的水域,或1.5米以上的水草位置或背風向陽水域。

然后是仲春、晚春選擇的水深。

如果有水草或其他障礙物的遮掩,水深1米便可作為釣點;但如果是光水區,那麼選擇的水域要略深一些,通常1.5-2.5米的深度即可,不過水底最好有凹凸、緩坡、土坎為宜。

寫在後面 本文 介紹瞭影響鯽魚分佈的幾個變化因素,接著結合具體情況,對釣點選擇、水深要求做瞭分析、描述。盡管如此,但釣魚是個系統工程,除去釣點選擇之外,餌料使用、線組搭配、浮漂調釣同樣重要,釣魚人將這些細節兼顧得到相信會有不錯的魚情。 原創:野釣分享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