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海陸釣魚技巧:黑黃釣法全攻略
海陸釣魚,樂趣無窮:黑黃釣法全攻略
海陸釣魚,是一項既挑戰性又樂趣無窮的活動。其中,黑黃釣法是海釣中的經典,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掌握這一技巧。
海釣裝備:簡單卻有效
海釣, 需要一個簡單而有效的釣具。用0.4毫米粗、60多米長的尼龍線,線板纏好,在其末端拴上約100克重的砣。在砣的上方5~15厘米處,用0.3毫米粗、長約12厘米的尼龍線,拴上中號鶴嘴漁鉤2~3隻。這就是最簡單而十分有效的釣具。
臨場時,在海灘挖點沙蠶裝鉤即可施釣。或在市場上買點處理的毛蛤等貝類裝鉤,既便宜又適用。根據情況選其中之一裝鉤即可,也可把貝類敲碎殼餵窩子。
釣法詳解:從海釣到陆釣
若用沙蠶裝鉤,最好是在鉤尖外餘0.5厘米長,讓它蠕動,誘魚上鉤,不用擔心被魚摘吃提空鉤。海魚不像淡水魚覓食狡猾,而是兇猛地一口吞下,所以海釣中極少有提空鉤的。
若用毛蛤等貝類裝鉤時,應把鉤尖對準肉厚的白邊刺入,將其易撕碎的黃和內臟部分卡入鉤門內。這種裝鉤方法,可連釣2~3條魚不用換餌。
用紗佈包些敲碎殼的貝類肉,或把雞、鴨、鵝的腸子用繩拴牢,固定在重砣上投入釣域,然後把線收直,纏在手指上,等待魚上鉤。這時可與釣友下棋或進行野炊。
假若出現纏線手指有拽力感,應不失時機地先往後抖一下線,借以把漁鉤刺牢,同時兩手快速輪流收線,以防海鱔上鉤後鉆洞。
當收線不及,魚已鉆入石縫或洞中,但還不深的情況下,仍可能被拽出來,否則隻好把腦線拉斷。
黑黃魚的習性:一年四季不離海岸
黑魚和黃魚,一年四季不離海岸,在有礁石的海域,既是它的棲息地,又是它生兒育女的理想場所。但當把垂砣餌鉤投入水域後,說不定什麼海物都有可能上鉤。所以要備一把抄網,用來抄大魚或螃蟹等。
若用傢禽類的腸子為誘餌,在春、夏、秋季,螃蟹常常會裝滿釣者的漁護。要註意的是,當蟹鉗住釣餌時,千萬不要提出水面,隻要離開水面,它便立刻鬆開大鉗逃之夭夭。
正確的方法是,放線讓它下沈,操起抄網放入水中,再將蟹拉入抄網內,它便會就範瞭。
能釣上來的黑魚和黃魚一般都不大,操作時應靈活掌握。不超過500克重的,不需抄網,可直提上岸。如在海灘進行底釣,常有重1000克以上的大牙片或油片魚上鉤。
這種魚常臥在底層自造的沙坑中隱蔽,等著遊到嘴邊的小魚蝦,吞而食之。用海竿進行拖鉤,有手感時就擡竿,擡竿就可能得魚。
海釣的時機:潮汐與時間
海釣受潮汐的影響。農歷的初一至初三和十五前後,是上魚的高峰期,尤其是從初潮到滿潮這四五個鐘頭,上魚最快。
當潮水開始退落時,就可收竿瞭。若繼續在岸邊陸釣,收效甚微。為瞭趕潮流,最好是在黃昏或夜間出釣。
如專釣黑魚和黃魚,釣位應選在它棲息的礁石附近,用廉價的貝類碎殼餵窩子,在一潮期投入500克左右即夠,中間不需補窩,用重砣、大漂、手竿釣,常能豐收。
唯礁石上懸崖峭壁,很難找到適宜釣位,弄不好有跌入海中的危險。
在退潮後,常不須涉水,就能找到比較開闊而平坦的礁石,落潮時就餵上窩子,到初潮就開釣,歷經一潮期12小時,便可帶著豐收的喜悅,安全返回。
在這期間,落潮時露出的石縫中,有揀不盡的小蟹子等小海鮮。此時,可盡情享受“趕海”的樂趣。手竿海釣可謂是一舉多得。
釣具選擇:筒式立漂與鉛墜
手竿海釣,一定要配筒式立漂。因七星漂或蜈蚣漂在浪大的情況下很難觀察,不適用,隻有筒式立漂加重砣,才能抵住海浪的沖擊。
鉛墜要重於大漂的浮力。不用漂亦可,但手不能離竿,有手感就提竿,提竿就可能得魚。
由於海釣絕大多數是咬死鉤,隻要在沒有鱔魚的水域垂釣,提竿早晚無關緊要。
為瞭減輕手把竿的疲勞,可把竿放在支架上,在竿梢上拴一條繩,系在腳上或手指上,有拉力感就提竿,並可防止魚把竿拉入海中。
結語:享受釣魚的樂趣
掌握黑黃釣法,享受海陸釣魚的樂趣吧!無論是海釣還是陸釣,都需要我們細心準備,靈活應對,才能在釣魚的樂趣中找到快樂。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