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黑黃魚技巧:垂釣秘訣大公開

海釣黑黃魚秘訣:垂釣高手不傳之謎

海釣,這是個既刺激又充滿未知的活動。想像一下,用着0.4毫米粗的尼龍線,長達60多米,末端拴着100克重的砣,上方還挂着中號鶴嘴漁鉤2-3隻,這就是我們進行海釣的最基礎裝備了。簡單吧?但其中的秘訣,卻是讓你垂釣成功的关键。

釣具選擇:簡單有效才是王道

釣具的選擇可是有講究的哦!我們常用的是0.4毫米粗的尼龍線,長達60多米,線板纏得整齊。在砣的上方5-15厘米處,用0.3毫米粗的尼龍線,拴上中號鶴嘴漁鉤2-3隻。這樣的組合簡單又有效,適合我們的海釣活動。

餌料選擇:因地制宜,各顯神通

海釣的餌料選擇也很重要。你可以在海灘挖點沙蠶裝鉤,或在市場上買點處理好的毛蛤等貝類裝鉤。這些都是很好的選擇。如果你喜歡,還可以把貝類敲碎殼餵窩子。用沙蠶裝鉤時,要確保鉤尖外露0.5厘米長,讓它蠕動,誘魚上鉤。這樣,你就不需要擔心魚會摘吃提空鉤了。

技巧分享:讓魚上鉤,你也能行

海魚不像淡水魚那樣狡猾,它們會兇猛地一口吞下我們的釣餌。所以,在海釣中,提空鉤的情況非常少。若用毛蛤等貝類裝鉤時,應把鉤尖對準肉厚的白邊刺入,將其易撕碎的黃和內臟部分卡入鉤門內。這樣的裝鉤方法,可連釣2-3條魚不用換餌。

誘餌投放:讓魚群上勾,滿載而歸

用紗佈包些敲碎殼的貝類肉,或把雞、鴨、鵝的腸子用繩拴牢,固定在重砣上投入釣域,然後把線收直,纏在手指上,等待魚上鉤。這時,你還可以與釣友下棋或進行野炊。當線有拽力感時,不失時機地先往後抖一下線,把漁鉤刺牢,同時兩手快速輪流收線,以防海鱔上鉤後鉆洞。

海釣黑黃魚的時間選擇

海釣受潮汐的影響很大。農歷的初一至初三和十五前後,是上魚的高峰期,尤其是從初潮到滿潮這四五個小時,上魚最快。當潮水開始退落時,就可收竿了。若繼續在岸邊陸釣,收效甚微。為了趕潮流,最好是在黃昏或夜間出釣。專針對黑魚和黃魚,釣位應選在它們棲息的礁石附近,用廉價的貝類碎殼餵窩子,在一潮期投入500克左右即夠,中間不需補窩。用重砣、大漂、手竿釣,常能豐收。

礁石附近:海釣的隱藏地帶

礁石附近是海釣的黑黃魚的棲息地,也是它們生兒育女的理想場所。但這裡的釣位卻很難找,弄不好還有跌入海中的危險。在退潮後,常不須涉水,就能找到比較開闊而平坦的礁石,落潮時就餵上窩子,到初潮就開釣,歷經一潮期12小時,便可帶著豐收的喜悅,安全返回。

手竿海釣:一舉多得的好選擇

手竿海釣是一舉多得的好選擇。在這期間,落潮時露出的石縫中,還有揀不盡的小蟹子等小海鮮。這時,你還可以盡情享受“趕海”的樂趣。

立漂釣法:讓你看得見魚上鉤

手竿海釣一定要配筒式立漂。因七星漂或蜈蚣漂在浪大的情況下很難觀察,不適用。只有筒式立漂加重砣,才能抵住海浪的沖擊。鉛墜要重於大漂的浮力。不用漂亦可,但手不能離竿,有手感就提竿。

釣竿放置:讓你釣得更自在

由於海釣絕大多數是咬死鉤,只要在沒有鱔魚的水域垂釣,提竿早晚無關緊要。為了減輕手把竿的疲勞,可把竿放在支架上,在竿梢上拴一條繩,系在腳上或手指上,有拉力感就提竿,並可防止魚把竿拉入海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