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垂釣技巧:自然水域釣魚秘籍

一、選位有學問

自然水域,尤其是大型湖泊,水廣魚稀,地形複雜。要判斷哪裡有魚確實是困難的事。但凡事都有一定的規律,魚要生存,就必然有它們的生息繁衍之所,那些灣、漢、草、坑、潭、角等等,是魚喜歡去的地方,也是釣魚人的好釣位。這其中,特別註意要突出奇特二字,即異於大環境的地方。

二、季節要掌握

春天是釣魚的黃金季節,但在自然水域卻未必如此。自然狀態下的水,通常都較清瘦,水相對較深,因陽光照射不透而較寒。雖然淺水處溫度升高,但有的也多是一些小雜魚和小鯽魚,很難釣到像樣一點的魚兒來,而大一點的魚仍然在深水處活動,很少近岸。而春末至立夏,正是魚兒產子之後急需補養之時,此時氣溫回升,大地變暖,才正是“開釣”之時,可一直釣到臘月寒冬。

三、釣底最關鍵

自然水域可浮釣的魚類,雖然很多,但有時間上的限製。上層魚類如翹嘴舶、紅得、烏魚等,在春末夏初上鉤率最高,但隨著盛夏的來臨,底棲魚類的頻繁活動,以後雖然也能釣到,但數量很少,草魚雖也是中層魚類,但從歷年的垂釣經歷來看,吃底鉤的機率遠遠高於吃浮鉤。這是因為在自然水域裡,由於生存的嚴峻,迫使一些中上層魚類漸漸地養成瞭在水底覓食的習慣,加之更多的是一些諸如鯽、鯉、青、鯰、鱖等底棲魚類,所以,釣底最重要。

四、釣餌齊全.釣法多變

魚類的食譜很廣,葷的、素的、孬的、好的,隻要是需要,隻要它感覺到餓,在它們眼中都是美味佳肴。同時魚類的食性又很雜,今天吃素,明天可能就會吃葷。通常情況下,大魚吃素,小魚吃葷。但大魚相對來說比小魚少,比小魚精明,所以要想釣大魚,就有可能會被“剃光頭”,小魚總比大魚多,用葷餌下鉤,多多少少總能釣到一些,雖然沒有那“重量”,卻有那“數量”。 魚種不一,釣法就要多變。這種方法不行可換其他的辦法一試。底層魚沒有就釣上層魚,手竿不行換海竿,短線不行換長線,大鉤不行換小鉤。但要有個度,那種手竿海竿全用,葷餌素餌任選,短線長線齊上的辦法並不可取,同時也易誤事,有時魚沒能釣上一條,人卻累得夠嗆。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