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提慢移:釣鲌魚的藝術
翹嘴鲌,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點奇特,俗稱為鲌絲、翹嘴鰱、翹嘴巴,還有個親切的稱呼叫翹子。這種魚的背部和身體上部是灰褐色,腹部則是銀灰色,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急劇隆起,口上位,上唇單薄,下唇肥厚並向上翹,看起來就像個愛笑的小夥伴。
這種魚,屬於我們國家五大水系中都有它的蹤跡,資源豐富、分佈較廣。我們國家大概有七個品種,像翹嘴紅鲌、青梢紅鲌、蒙古紅鲌、紅鰭鲌、尖頭紅鲌等,都通稱為翹嘴鲌。
這種魚的習性也很有意思,它總是喜歡在面大水深的環境中生息,活動範圍相當大。一天中除了早上9點以前,下午5點以後的弱光時段,它會比較活躍地攝食外,白天在有日照時,它總是愛潛入深水中棲息。
翹嘴鲌的食性、習性大致相同,它們以泥鰍、魚假虎魚、魚旁魚皮、餐條或其它的放養魚苗、龍蝦、草蝦為食,也愛吃水蠆、蚯蚓、白蟲、螞蚱等小型水生動物和落水昆蟲。它們以視覺捕食,發現可食之物後,會疾速地攻擊目標,自下而上地一口咬住獵物,食物入口後,再辨別能否吞咽。根據翹嘴鲌的食性特點,使用多種釣法都可以釣獲它。但就所有釣法的效果來看,只有真餌拖釣鲌魚的方法最有效。不僅可以釣獲鲌魚,還可以釣獲鯿魚、鯽魚、鯉魚等多個魚種。這種主動以餌尋魚的釣法,比固守一個釣點的效果明顯得多。
釣組:拖釣翹嘴鲌魚的釣組最好能選擇質優竿輕的長竿,因為拖釣法要求釣者需一手持竿,過重的釣竿會使釣者不堪重負。釣線的長短應根據所釣水體的深度來決定,魚漂最好采用七星漂,且星漂之間的距離略大一些,免去更換釣點時反復調漂的麻煩。釣組中漂與鉛墜的比例為:鉛墜的重力略大於魚漂浮力,釣鉤以9號丸せ鉤為妥。因為魚白魚一向有“豆腐嘴”之稱,它的嘴皮很薄,也很嫩。如果釣鉤勾在魚的唇上,鲌魚掙紮很容易將上唇撕豁脫鉤。為此選擇鉤條長的丸せ形鉤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便於上餌;二是使釣鉤能勾到魚的口腔中的內部組織,減少和杜絕跑魚。
釣點:隨著夏至的到來,湖泊、水庫溫度升高,變化無常的低氣壓天氣,鲌魚常常會改變泳層,遊弋到湖泊及水庫的進出口、下風處,水生植物較多的地方和水下為亂石環境的河灣,以及陡岸下的深水區域集聚、覓食,因此上述環境是拖釣翹嘴鲌魚的上佳釣點。
釣餌:拖釣翹嘴鲌魚與底釣其它魚類一樣,都需要用誘餌造窩,造窩的方法為幹撒餌和濕撒餌兩種方法。采用幹撒餌的方法時,釣者可用麥麩直接幹用,根據水體的深淺決定釣點與撒窩點。一般的做法是2米的水深,可離施釣釣點的上風五米處拋投誘餌,水深4米時,需要遠離釣點7~8米處拋餌。幹麩皮在水中慢慢地被浸濕,比重加大,隨著風向緩緩地沈入水中,魚會索餌,追到下風處的釣點。濕撒餌是將麩皮與有霧化功能的商品餌加水拌和,捏成團拋入擬定的釣點內。霧化餌會迅速地招來大量小魚,鲌魚為捕食小魚也會被誘進釣點。幹撒餌多用於淺水拖釣鲌魚,濕撒餌多用於深水。用於拖釣魚的釣餌很多,蚯蚓、白蟲、草蝦都是拖釣鲌魚的佳餌,拖釣與其他釣法一樣容易受到氣候、溫度、風向、釣餌的製約,在大水面拖釣翹嘴鲌魚有三個必要條件:1、要求釣點水色渾濁,2、要求天色陰暗、沒有日照的弱光天氣,3、伴有三四級北風或偏東風效果最好。另外魚白魚只對動態的鉤餌感興趣,因此拖釣鲌魚,的全部技巧在於鉤餌上下左右不停地移動。釣者在施釣時可將鉤餌拋擲釣點的左邊,然後將釣竿擡起,與水面形成45℃角,擡起、落下,把鉤餌懸在釣點的上方呈鋸齒狀,緩緩拖過,如無魚咬鉤,再從右到左按上述方法再拖一遍,仍無魚咬鉤可將釣竿擡起,拋過釣點,由遠而近,也可改變鉤餌所在的泳層,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有魚咬鉤。拖釣魚白魚的魚訊為魚漂突然靜止不動或往上擡表明有魚咬鉤;如在拖釣過程中,拎竿的手上感到有下頓的感覺也是鲌魚咬鉤的信號,應及時揚竿。鲌魚的嘴嫩,揚竿不應使太大的力量以免撕豁魚唇,遛魚時應先將釣竿弓起,不應與魚生拉硬扯。
這就是拖釣翹嘴鲌魚的藝術,需要細心、耐心、技巧,也充滿了樂趣。每當看到魚兒上鉤,那種成就感無與倫比。所以,如果你也喜歡釣魚,不妨試試拖釣翹嘴鲌魚,讓你體驗到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