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垂釣指南:解決冰釣常見問題
冬季垂釣指南:解決冰釣常見問題
水面的封凍,需要有三大要素,低溫,大風,時間,缺一不可。
短時間內氣溫稍低於零度時,水面開始結冰淩,但水面下的水很少受影響,由於冷熱循環,水下較高溫的水循環上來,溫度升高時很快就融化瞭。當最低氣溫在零下六度以下,持續時間在48小時以上,北風呼嘯時,水面的熱量北風帶走,水的冷熱循環又會不斷的把水下的熱量帶到表面,繼續被北風吹走,水裡的熱量繼續被置換出來,水的溫度整體下降,風把結成的冰淩吹響下風處,逐漸堆積呈堆,大量堆積的冰淩在低溫下溫度繼續下降結成冰。在大風天結成的冰,大面積水域下風處的冰要比上風處的冰厚50毫米左右。如果是在沒刮大風的天氣結的冰,冰的厚度基本一樣,需要很長的時間。冰的厚度達到60毫米以上,才能在冰上走人。
上冰前需要註意的問題
當冰厚度達到60毫米以上時,就可以上冰瞭,在上冰之前一定要試一下冰的結實程度,以防止將冰踩榻落水。實驗的方法是一隻腳站在河岸上,另一隻腳用腳後跟用最大力量猛揣冰面,如果沒有裂口就可以上冰瞭,如果有裂口就千萬不要上去瞭。最好試驗水面的北邊,因為北邊在刮大風時是最後結冰的,冰的厚度最薄,如果這裡都能上人,其它地方就更沒有問題瞭。如果害怕不保險,可註意城市附近魚坑是否砸瞭透氣孔,,因為城市附近的氣溫高於野外,結冰時間較晚且薄,如果城市附近有砸瞭透氣孔的魚坑,附近一般水域就都可以上人瞭,當然體重超過150斤的人還要慎重考慮一下。
冰為什莫會裂大口子
水結冰以後,從液體變為固體,體積膨脹,它向上下膨脹時不會受到影響,它向周圍膨脹時由於受到岸邊的控製,會受到很大阻力,隻能向岸邊稍微擴張,但膨脹力沒有減低,向下又受到水的浮力,整個冰面隻能向上呈現拱形,在這一過程當中,局部的冰面由於經受不住彎曲,就會裂開口子。這種現象在冰由薄變厚的過程當中最明顯,也就是說冰裂大口子是冰變厚變結實的具體表現。伴隨著裂大口子還會有巨大的聲響出現,請不要害怕。
裂口子的冰還能不能上冰
在冰層逐步加厚的過程中,由於體積擴張,冰層會向上拱起,自己就破裂出大口子,並伴隨著巨響。在這個時間階段,冰層裂大口子時,是可以上人的。裂小口子的冰是危險的,剛開始上冰時,有的不厚的冰,人走在上面,每走一步都會感到腳下的冰有細小的破裂聲,仔細觀察會看見冰層有細小的裂紋。這種冰是比較容易破裂的。有的冰面雖然凍得很結實,但是由於冰面上人員過多,人的重量已經接近或已經超過冰面的浮力,從冰面的裂口處或冰眼裡向上冒水,這說明冰面在大面積向下塌陷,如果在一處發生破裂,就會大面積塌陷,冰面上的人就會群體落水。這是最危險的時刻。
冰釣何時愛上魚
從結冰以後到第一場雪以前,是最好的冰釣時間,第一個星期是黃金時間,釣的最好。下雪以後就差多瞭,數九以後就更不行瞭,春節以後大地陽氣回轉,魚就逐步好釣一些瞭,但考慮到冰層開始由橫茬冰變成立茬冰,強度大大降低,很容易踩榻而落水,在北京平原地區,過瞭正月十五就不要去上冰瞭,即使去瞭也要在南岸冰厚的地方釣,中午就回傢。
魚桿的長度
冰釣魚桿的長度一般在二米左右,如果在水比較深的水域可用長一些的釣魚桿,如果在帳篷裡釣魚就用短一些的,長魚稈可以方便溜魚,短魚稈可以減少撈冰時的走動,減少不安全因素。冰釣魚稈可用兩米以內的小海桿,但要在頂端磁眼處加一節十米毫寬的氣門芯,套在魚稈上用以固定魚線,以防止風吹動線而帶動魚漂,造成假信號。
冰釣魚桿也可用樹枝,竹竿,等有彈性的自然材料製作。隻要對它們稍加修理,加上過線眼和繞線輪就可以用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