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下頓靈敏度:網絡熱點分析
一、釣組的下頓與下沈現象:
各位釣友們,大家知道我們垂釣時,魚兒將餌鉤吸入口內時,釣組會有下頓或下沈的現象。這種現象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魚將餌鉤吸入口內,釣組因吸餌力而往下頓;另一種則是魚吸餌後,擺動頭部,引發遊動力,使釣組下沈。其實,這兩種解釋分別在不同時間段,所受作用力也不一樣。由遊動力造成的漂象,可以說是次級反映,而吸餌力則是釣組下頓的主因。為了方便大家區分,我們將由吸餌力引起的漂象稱為「下頓」,而遊動力引起的漂象則稱為「下沈」。各位垂釣者都希望釣組能夠迅速反應,在魚吸餌的瞬間能夠做出適當的下頓,這就是本文所探討的下頓靈敏度。
二、下頓現象的產生過程:
當釣鉤與底面相切時,魚兒會在適當的俯角下吸食餌料。若魚兒以小俯角吸食時,餌鉤會穿過魚唇,腦線受到張力,使得釣組下頓。若是魚兒以大俯角吸食時,因為餌鉤在移動過程中,腦線受到壓縮,釣組會因此獲得向上的浮力。當餌鉤進入魚口,釣組受到魚唇的壓力,會改變受力方向,從而造成浮漂先向上微微一拱,接著下頓的現象。
三、下頓靈敏度的定義:
所謂「靈敏度」,廣義來說是指儀器、儀表對微小外力的敏感程度。釣組的靈敏度,則是指釣組對微小外力的敏感程度。具體來說,就是釣組在微小外力作用下的位移量大小。換句話說,就是釣組受到的外力與位移距離之比,這就是釣組的靈敏度。
針對釣組的靈敏度,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衡量:一個是針對持續作用力的下頓靈敏度,另一個是針對瞬間沖擊力的下頓靈敏度。針對持續作用力,釣組的下沈距離是遵循二力平衡原則的。而針對瞬間沖擊力,釣組的位移距離則與力的大小及作用時間有關。針對瞬間沖擊力的下頓靈敏度,我們可以定義為釣組受到的向下沖擊力與在沖擊力作用下的位移距離之比。當沖擊力及距離以達因、厘米為單位時,下頓靈敏度可以以達因/厘米表示。
針對下頓靈敏度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從水底實拍魚吸食鏡頭中獲得相關數據,再進行推導。當然,這個過程需要較高的物理知識,不過大家只要了解其定義與計算方式,就能夠理解下頓靈敏度的重要性和評估方式。
釣友們,了解了下頓靈敏度,就能夠讓我們的釣組更加靈敏,更迅速地反應魚兒的吸食動作,讓我們在釣場上大顯身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