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獲各魚種:最佳釣魚方法和對應餌料解析
•
技巧
自制釣魚餌的四大要素:色、質、味、形
雖然商品魚餌早已琳瑯滿目,但實際上在野釣的環境中並不那麼好用。因此,許多喜歡野釣的人會選擇自己動手製作魚餌,這樣既方便又實惠。那麼,在自製野釣魚餌時,我們應該如何把握“色、質、味、形”這四個基本要素呢?色:天然為上,色澤鮮明
我們來講講色。野釣魚餌的色澤要“天然”。在自然界中,黃色、淡黃色、紅色、粉紅色、褐色、深綠色、嫩綠色等,是常見的主要色調,它們來源於植物的花朵、種子、果實和草葉不同季節的永恒顏色。比如,鯽魚喜歡黃色,鯉魚喜歡褐色,草魚喜歡綠色,這都是因為它們的生活習慣所致。 在製作魚餌時,我們要考慮魚餌顏色與所釣對象魚的多樣性和全面性特點。實踐中,魚兒對白色、黑色並不是特別的喜歡,所以盡量不去選擇這兩種顏色。而且,我們不應該亂加色素,這樣會影響魚餌的品質。質:適中的軟硬度,易消化
接下來,我們來講講質。野釣魚餌的質地要適中,既不過軟也不過硬,要達到“柔然”的程度。實踐表明,魚兒並不是馬上就去吞食撒在釣點中的幹玉米粒,而是當這些幹玉米粒被水浸泡得有些變軟後,才開始吞食。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剛剛撒下的幹玉米粒太硬,魚兒很難將其順利消化,弄不好還會因為過度脹胃而造成很大的損傷,甚至脹死。所以,在製作魚餌時,我們要考慮魚兒的消化能力,選擇適中的軟硬度。味:淡淡的清香,怡然可口
再來,我們來講講味。野釣魚餌的味要淡淡的清香、酵香、花香、草香,這是香型之常態。就甜而言,淡淡的米甜、泉甜、果甜是天然甜態。就酸而言,淡淡的酵酸、果酸是天然酸態。 總的要求是,魚餌的味要“怡然”。順口是我們追求的最高標準。魚類的嗅覺、味覺極其發達,所以魚餌的“味”要針對魚類十分敏銳的嗅覺和味覺。而在魚類生活的環境裡,幾乎所有天然的氣味都是微弱的、淡淡的,不可能存在著人類幾乎天天都能遇到的各種濃烈的氣味。形:自然為上,仿真自然
最後,我們來講講形。野釣魚餌的形要“自然”。在自然界裡,魚類食物的形狀,基本上是以圓形、橢圓形、圓條形、扁圓形居多,這是自然界中各種植物種子的基本形狀。 在製作魚餌時,我們要遵循和仿真這些形狀,或是造真如真,或是造假如真,順其自然。而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狀的食物,在自然界中幾乎見不到,所以不能使用。結論:色、質、味、形俱備,釣獲豐收
“色、質、味、形”四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缺一不可,不可分割。鮮明的色會對魚兒產生強烈的誘惑;適度的質可以簡化魚兒吞食的程序;鮮美的味散發著不可抗拒的魅力;逼真的形大大降低魚兒的警惕。當我們在製作魚餌時,能夠把握這四個要素,那麼,釣獲豐收的日子就會不遠了。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6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