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後釣鮎:最佳垂釣時機

鮎魚,這種身體纖長、皮膚滑不留手的洄游魚,在夏季的陣雨後,可是釣魚人們心中的香饽饽。鮎魚有怕光、愛藏洞穴的習性。盛夏季節,水溫增高,白天“閉門不出”,晚間活動頻繁。不過,白天的雷陣雨後,才是釣鮎魚的最佳時機,這時候的鮎魚會變得特別活躍。

夏季的陣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剛剛還是晴空萬里,一會兒就烏雲湧起,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一會兒後,又雨過天晴,天邊升起一道絢麗多姿的彩虹。陣雨過後,原本清澈的水體,一下渾濁不堪。這時候,正是釣鮎魚的好時機,切莫錯過。這也是陣雨後釣鮎魚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一切努力都會“泡湯”。有時候陣雨時間較短,降雨量不大,對水體沒有多大的改變,這時候要觀察雨後所要垂釣的地方,看看水是否渾濁,如渾濁就施釣,否則就莫動。

夏季雨後釣鮎魚的釣點選擇

在江南各地,幾乎是各種水體裡都有鮎魚出沒。如果選擇在河流、湖泊、水庫等地垂釣的話,以下釣點是值得注意的:

1. 進水口

陣雨時,雨水順著山邊、路旁、稻田等地,沖進江河湖庫,可謂是泥沙俱下。進水口這裡不僅溶氧充足,更重要的是雨水帶來了豐富可口的營養大餐。在此處施釣,只需“守株待兔”,十有八九不會空手而歸。

2. 樹根旁

倒在水中的死樹或長在岸邊的樹木,樹根盤根錯節,縫隙多,是鮎魚藏身覓食的好地方。此外,橋墩下、木樁旁等障礙物下也是鮎魚常光顧的去處,到達釣點後,要註意觀察,選擇水底有障礙物的地方垂釣。

3. 亂石縫

在有些自然河流裡,水邊往往有亂石堆放;湖泊的人工石岸;水庫的陡岸,亂石林立;等等,這些亂石間往往會形成較大的縫隙,這些石縫也是鮎魚棲身的地方,選點時不可視而不見。

4. 洞口邊

對經常去釣魚的地方,要多留心觀察地形地貌,特別是對岸邊的洞穴,要格外留心,即使是漲水後,也要對水裡的情況心中有數。鮎魚有怕光、愛藏洞穴的習性,這裡自然是它們的樂園。夏季高溫炎熱,特別是陣雨前,天氣悶熱,鮎魚一般不會出來活動的,但陣雨後,水體渾濁,水溫下降,鮎魚會傾巢而出。這時候,守在洞口,有十拿九穩的機率。

5. 水草旁

夏季河流裡水草茂盛,這裡是小蝦、小魚、小泥鰍和水生昆蟲嬉戲覓食的場所,這樣熱鬧的“集市”,對喜活食的鮎魚來說,這趟“集市”是必趕無疑的。更不用說是雨過天晴,渾身舒爽,胃口大開。水草旁,好地方。

釣具選擇及釣法要點

鮎魚生性兇猛,勁道十足,中鉤後不會輕易就範,往往是拼命掙紮,個體在500克的小鮎力道就不同尋常,倘若碰上龐然大物,不費九牛二虎之力,要它束手就擒,簡直是異想天開。因此在使用釣具的時候,要註意:

1. 用超硬竿

陣雨過後,水體渾濁,鮎魚會上邊覓食,使用3.6或4.5超硬手竿,操作方便,進退自如。如果在大水域裡垂釣,用手海兩用釣竿,操作空間會更大。

2. 用大號線

釣鮎魚主線不宜過細,那樣容易斷線跑魚,造成憾事。魚線應選0.3—0.6毫米規格的大線,質量一定要過關。

3. 用大號漂

浮力要大,要醒目。

4. 用長柄大鉤

一般以8—10號的有倒刺的大鉤為宜,鉤尖要鋒利,鉤們要寬。手竿垂釣,宜使用單鉤。

5. 用重墜

傳統釣法釣底。

根據鮎魚喜食小魚、小蝦、小泥鰍等習性,要投其所好。如果當時沒有準備好小魚、小蝦這些上等佳肴的話,選用當地挖的大黑蚯蚓,也不失為另樣的美味。使用這種大蚯蚓的時候,最好是將整條蚯蚓穿在鉤上,從頭往尾穿,蚯蚓如果較長的話,可以從鉤柄往後退到子線上,鉤尖不要外露,蚯蚓的尾端要留一點在鉤尖外,此時,蚯蚓還在蠕動,對鮎魚有較大的誘惑力,上鉤快。此外,像豬肝、羊肝、雞腸、鴨腸等動物內臟也是鮎魚喜食的好餌。

釣魚技巧及安全注意事項

1. 鮎魚吃食很貪,咬鉤後不會輕易放棄,所以釣鮎魚要有耐心,不能性急。待它吃牢後,浮漂緩緩下沈直至沒入水中時提竿,則基本十拿九穩。提竿時,用力要大,以便魚鉤刺入又厚又硬的魚嘴裡。

2. 鮎魚身上有黏液,很滑,釣獲後,先用抄網將其抄住,然後戴上手套或用毛巾將其裹住,再摘鉤。不要赤手空拳去摘鉤,那樣容易傷手。

3. 魚護要長大,魚護口要系牢,以防逃逸。

4. 使用黑蚯蚓時,要及時洗手,以防蚯蚓身上的分泌物刺激皮膚,引起過敏。

5. 陣雨後出釣,要穿防滑鞋,雨後土質酥鬆,容易垮塌,不要在高岸上垂釣,當心滑落水中。

6. 個體較小的鮎魚,建議放生,做一個積極的環保者。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