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水庫釣魚技巧:輕鬆享受垂釣樂趣

水庫垂釣,須知其規律

水庫啊,這人工的湖泊,既有大自然的風光,又是養殖水產品的寶地。它的廣闊氣息,遠非小池塘可比,讓垂釣愛好者盡情體會自然水域的樂趣,還有機會捕獲大魚,實在是個值得一探的地方。但水庫裡的魚兒,跟江河湖泊的魚兒有點不一樣,它們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規律。這就要求我們的釣者們,得從水庫形成的地形、地貌、水情以及養殖等客觀因素去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水庫垂釣的技巧。

春釣庫尾、秋釣陰

“春釣庫尾、秋釣陰”,這是水庫垂釣的一個經驗之談。水庫大多數是利用峽谷地形和自然河流的落差築壩而形成的。上下游之間的水深差異很大,深水處可達數十米,而庫尾部只有幾米、十餘米。這就自然形成了春上秋下的季節性。春天,大地回春,淺灘因為陽光照射,水溫回升快,各種水草、青草和水生動物開始活躍,這就成了魚類覓食的好地方。所以,春季垂釣應該去水庫上遊或淺灘處選擇釣位。到了秋天,泛期過後,水位開始穩定,魚類特別是大型魚類又逐漸向深水回遊,這時正是攝食高峰時節,宜到水域的深水區選擇釣點,一般還是陰坡較好。而深秋則宜選陽坡為釣點。

漲釣小口,落釣潭

水庫蓄水主要是為了農業灌溉,同時也利用養魚。除了自然的水位升,一般到四五月就開始放水,一直放到六月,這時水位明顯下降,落差達一二十米;盛夏雨季又開始蓄水,這對魚類的生態影響很大。水位大起大落,魚類少動少食,一般是很難釣到大魚的,即使要釣也多是鯽魚之類。但是在漲水期間,魚類有近水的習性,上遊入水處餌料豐盛,這時在上遊入水口設釣,多有收獲;反之,水落魚退就必須釣深潭了。

底層地貌複雜,魚類棲息之地

水庫底層地貌一般都較複雜,既有舊時河道,又有道路、廢墟,溝坎錯落。這些溝坎、涵洞和廢墟土質肥沃,又大多不在深水區,就自然成為水生物密集因而也就是魚類棲息之地。盡可能訪問當地居民弄明情況,對選擇釣區大有好處。

選擇適當地區,建立魚窩

水庫的水面一般都較大,深度也大,即使是放養魚苗,它的密度總有限度。在周長數十裡範圍垂釣,其難度可想而知。重要的措施是必須選擇適當地區,建立魚窩,不然就不能把魚聚攏來。所以,在大水庫的當地居民都有定點餵窩釣魚的經驗,有時連續定時餵窩幾天,然後用同樣餌料在餵窩時垂釣,只要上鉤都是大魚。有的人甚至以投瞭多少斤料,釣瞭多少魚來計算,可見投餌設窩的重要和誘餌投放得數量之多瞭。所以,到水庫垂釣不要淺嘗輒止,一般要多用幾天時間,摸摸情況,建立自己的窩子。如是臨時來去,那麼只好去釣別人的窩口了。

釣具選擇和注意事項

水庫釣魚用海竿為多,要注意不要到水下有樹叢的地方下鉤,以免掛失鉤線。在水底亂石區,墜子不宜過重,鉤不宜多,否則也易斷失鉤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