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垂釣鯿魚的高效技巧

  俗話說得好:春天要吃桂魚,秋天肥美的是鯿魚。自從上次在龔傢渡釣獲大鯿,這幾天滿腦子想的都是鯿魚,到處查資料,看該怎麼才能最輕易地把它拉入袋中,這不,今天看到這個,便迫不及待地拿來與各位分享,有魚大傢一起釣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撒,呵呵!

鯿魚介紹

  鯿魚屬於鯉科類,體側扁,呈菱形,頭小嘴小。喜歡生活在有水草、泥沙及碎石等含氧量高的深水域,在靜水、流水中都能生存。一般在1~2千克,體態豐腴,肉鮮味美,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食性廣。以高等水生植物為主要食物,也食藻類及浮遊動物。食性與草魚相似,不僅食素餌也食葷餌,既能沈底攝食又能在水的中上層搶落下食物。它有明顯的趨溫性,在8℃~33℃生存最適宜。水溫低於8℃時,鯿魚開始進入冬眠狀態,基本上保持不動或少動,進食也比較少。入秋後是垂釣鯿魚的黃金季節,秋高氣爽,水溫適宜。鯿魚為瞭儲存能量越冬,到處覓食,這時鯿魚食欲最旺,是進食的高峰期。

選擇釣位

  鯿魚喜歡群集生活,秋季的鯿魚肥壯喜遊,在開闊水面、流水口、風線形成的波浪區成群遊弋。

  1.選擇釣位那些水面開闊的地方,特別是在野河裡;

  2.要選擇凸出水面的埂尖、河灣處;

  3.在水域的下風頭、入水口、有水草的空曠的地方打窩垂釣是明智的選擇;

  4.有流水進入垂釣區域,在流水下方好;

  5.因為食性緣故,湖中沈水植物如蘆葦、苦草、水葫蘆、水花生草處,肯定是鯿魚覓食處。6.在有風的時候,釣下風好,在下風頭波濤洶湧處,手竿施釣效果好,懸釣也佳。但一般以沈底釣和拖釣為主。

誘餌、釣餌

  釣鯿魚效果的好壞與誘餌有很大關系。誘餌要有色、香、味,可用新鮮的酒糟、豆腐渣、碎豆餅粒拌和製成。不要太黏和過散,以入水即散為宜。比重大的碎豆餅粒較快地沈入水底,質輕的酒糟、豆渣則吸水後慢慢下沈。從水面至水底全有餌料存在,形成瞭一個動態的立體窩,香味四溢誘魚效果明顯。  釣鯿魚打窩子選擇水深在1.5米左右較為適宜;一定要打大窩子。

  釣餌:煮開花的老玉米和剝掉皮的嫩玉米;鯿魚對蝗蟲、蟋蟀、蚱蜢的興趣也很高。釣餌除紅蚯蚓外,這兩種魚還愛嚼成熟的桑葚,小蝦,浸泡的麥粒,大麥芽,青豆瓣等,用紅蚯蚓作釣餌時,為瞭招引大鯿魚和大魴魚,不妨采用半蚯蚓法和全蚯蚓法。

釣組

  進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鯿魚的活動區域也從上遊和淺水區逐步向下遊和深水區轉移。如選用5.4米以上的手竿,2.5號主線,1號~1.5號子線,伊勢尼4~6號或伊豆7~9號鉤。這樣的釣組對付秋天肥壯的鯿魚是行之有效的。  仲秋時節,鯿魚的活動區域已轉移至深水處,這時用手竿釣鯿魚就感覺有點“鞭長莫及”瞭,此時釣鯿魚最好用海竿或磯竿,綁上單鉤、雙鉤、炸彈鉤、葡萄鉤拋遠也可取得好的魚獲。

垂釣方法

  鯿魚比釣鯽魚,釣鯉魚容易,它屬搶食性魚類,隻要遇到適口的食物它會很積極的索食,往往張口就把食物吸進嘴裡,而後快速地遊走,漂相大部分是有規律地點幾下就黑漂。

  1.專釣鯿魚時采取遊擊戰術,不固定地點,不撒餌打窩子,一竿一線單鉤或雙鉤,根據不同的水域調成半水浮漂,釣餌用鮮活的紅蚯蚓,面餌,熟麥粒,揉搓後裹成顆粒狀的苜蓿草,表草葉以及桑葚,蝗蝻,螞蚱等。垂釣時沿著水邊走動,專覓那些可能藏魚的樹根邊,樹叢邊,倒樹枝間,蘆葦,蒲草,蒿瓜葉間,水草,浮萍,水花生枝葉下,還有橋孔,閘壩上下,進出水口,灣角等處,下鉤至中水層,將餌鉤上下左右地徐徐提動,拖移,以撩逗鯿魚吃鉤。撩逗就是停頓和點動,使釣餌在水中就跟“活”的一樣,一切要顯得自然無聲,不要使鯿魚群受到幹擾和驚嚇。

  2.使用誘餌打窩時,可兼撒一些幹麩、幹糠、幹小麥,切碎切細的草、菜葉,讓其漂浮在水面,並從水面不斷地徐徐下沈,此時隻要有鯿魚發現,就會有一小群遊過來,從中水層捕食碎屑物。這時便可鉤上整條的紅蚯蚓,蟲餌,面餌,青草小球,碎葉等,把釣鉤放在漂浮誘餌的下方中水層中進行半水釣浮,將餌鉤上下左右地徐徐提動,拖移,以撩逗鯿魚吃鉤。鯿魚吃鉤的動作穩健幹脆,點動後大幅度地往上送漂,或大幅度地捫漂,把漂拉入水下。在這兩種吃鉤反應中,你都要沈著冷靜屏住氣,因為鯿魚口腔小,例如吞一條紅蚯蚓,要吞三四次,才能將釣鉤部分吞入口中,你要有意識地讓它多吃一會,別匆提鉤,一般的鯿魚是不會吐鉤的,待到浮漂送上來不動瞭,或拖走“黑漂”瞭,這時才是提竿上魚的好時機,十拿九穩不會掛空,而且能夠連續的釣到多條鯿魚。

  當你從某處釣到第一條鯿魚時,說明下邊還有一群,但鯿魚上鉤後被你拎到水面時,它就會拼命掙紮,尾部擊水會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此時為瞭不致驚跑鯿魚群,你必須迅速將噼噼作響的上鉤魚牽引到一旁去抄取,離開兩三米,影響也就小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