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上魚的釣點突然無魚?揭秘8個野釣絕佳位置,宛如魚兒棲息之地
我們在外野釣,平常一直很好釣魚的窩點,突然一條魚也釣不到,不是我們的釣技、釣法有問題,而是有其他諸多原因,今天釣手說釣就和大傢聊聊這方面的話題。
01
造成上魚很好的水域突然停口的原因
1、天氣原因。平時很好釣魚的窩點,突然釣不到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來看看天氣方面的原因。春季天氣不穩定,尤其是在初春,溫度高的時候十幾度,溫度低的時候隻有幾度,突然升溫或大幅度降溫,都會導致魚停口。魚是變溫動物,要想適應當前的水溫,必須要有幾天的適應期,魚類在適應期內,一般很少進食或不進食。
2、水質汙染的原因。平時水域水質較好,容易釣到魚,但由於某處排汙,水域水質被汙染,導致魚體不舒服,甚至得病,所以魚不會開口吃餌。
3、掠食魚類進窩。一些掠食性魚類,如鯰魚、黑魚等進入窩點之後,其他魚類會逃離窩點,所以我們也就釣不到魚。
4、捕撈的原因。野外水域經過網魚、電魚、藥魚之後,魚類就會大量受傷甚至死亡。出現這些情況,水域裡面的魚至少要到三五天後才能恢復魚口,即便有魚口,釣獲也不會太好。
02
野釣八大黃金釣位
我們在野外釣魚,為什麼旁邊的釣友一直上魚,而我們釣很久卻沒有魚口?出現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釣位沒有選對,水下沒有魚,自然就無魚上鉤。那麼我們在外野釣,應該如何選擇一個好的釣位?下面釣手說釣就和大傢聊聊野外釣魚的八大黃金釣位,在這八個釣位垂釣,就相當於在魚窩裡釣魚,連竿爆護不是難事。
1、水底凹凸處。水底凹凸處是魚類躲藏的庇護所,這裡時常堆積著很多被水流沖刷過來的天然食物,魚類比較喜歡在這樣既安全又能覓食的地方棲息活動。
2、深淺交界處。在淺水區魚類的天然食物比較豐富,但是魚類在淺水區覓食會更容易被天敵盯上,危險四伏,因此魚類不會經常在大面積的淺灘出現,而是更喜歡待在深淺交界處活動。因為這裡既接近食物豐富的淺水區,又能在有危險的時候快速地躲進深水區。
3、水草處。水草處是魚類棲息躲藏的場所,這裡有較多的草籽、嫩葉、昆蟲以及浮遊生物,這些天然食物都是魚類的覓食對象,因此水草處也是魚類經常活動覓食的地方。
4、入水口。入水口處常年有新水流入,溶氧量相對較高,魚類在這裡活動活躍度會上升。同時新水源的註入還能帶來一些食物,會吸引遠處的魚過來活動覓食。
5、渾水區域。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這是由於魚類為瞭躲避天敵的追擊,往往不會在水質較清澈的區域待太久,而是更喜歡在水質較渾濁的地方活動,因為渾水區會讓魚類感覺更安全。
6、橋墩處。水下有障礙的地方更方便躲藏,所以魚類一般會選擇在有障礙物的地方棲息。而橋墩是水中的巨大障礙物,聚集在此處的魚類自然不會太少。同時,橋墩還會攔截一些被水流沖刷過來的天然食物,魚類會紛紛遊來此處覓食。
7、洄灣處。洄灣處的水流通常比較穩定,魚類一般喜歡在此處停留休息。並且這裡水生植物較多,天然食物豐富,魚類會經常在這些地方覓食,因此我們在洄灣處下竿垂釣,漁獲一般不會太少。
8、鏵尖處。自然水域岸邊突出的地方一般稱為“鏵尖”,由於地形的原因,魚類一般會從鏵尖處經過,因此這裡也被人們稱為“魚道”,我們在此處垂釣,不愁沒魚。另外釣位選在這裡,鉤餌能夠拋投得更遠,更容易釣到大魚。
03
總結
綜上所述,在野外某一水域釣魚,平時上魚很好,卻突然釣不到魚,造成的因素有很多,如天氣方面、水質汙染,以及網魚、電魚、藥魚等原因。
在外釣魚,能否找到一個好的釣位,是決定最終釣獲量的因素之一。如上所述,我們野釣如果在水域一些深淺交界處、水底凹凸處、水草處、入水口、橋墩處、鏵尖處,以及一些渾水區域下竿垂釣,一般可以取得比較滿意的收獲。我是釣手說釣,分享釣魚經驗,如果大傢有什麼問題及建議,歡迎多多留言討論,我們下期再接著聊。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