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漂釣鯽:兩種漂墜匹配技巧
哈,講到釣魚,咱們這些垂釣愛好者都知道,釣魚不僅是技術的競賽,還是智慧與耐心的大考驗。在灘塗較大的水域,或要把釣鉤下到相對安靜的溝渠對岸,或在波光中散漂無法分辨的情況下,長竿短線釣法就不大適用了,往往需要用風漂甩大鞭。這時,風漂與鉛墜的匹配,對垂釣效果影響十分明顯。所以,今兒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兩種匹配情況,讓大家垂釣時更加得心應手。
一、固定鉛墜:靜水垂釣的得力助手
我們來講講適用於風平浪靜的靜水裡垂釣的固定鉛墜。這種方法的鉛墜與風漂的匹配,就像圖1這樣。那麼,怎麼調試呢?先準備一個水桶,把浮漂和鉤子裝好。先調主墜:把魚鉤放到桶底,主墜懸於水中,漂身沒於水中,漂尾全部露出水面。再調副墜:把魚鉤放到桶底,主墜和副墜都懸於水中,使漂尾稍微露出水面。這個嘛,得根據個人視力來定:視力好的,漂尾剛好沒在水面下;視力差的,漂尾露出水面一目或二目。當鯽魚咬鉤送漂時,漂就會十分靈敏地上升,上時提竿十拿九穩。主墜的固定,可以用一截自行車氣門芯,中間鑲一段粗細相宜的保險絲。
二、活動鉛墜:風浪較大水域的絕佳選擇
接下來,我們再來講講適用水面風浪較大,或有流水的水域的活動鉛墜。這種方法的鉛墜與風漂的匹配,就像圖2這樣。那麼,怎麼調試呢?使活動墜略垂於浮漂的浮力,入水後能將浮漂全部拉入水中。製作方法:活動墜可以用一小段較粗的保險絲,一端壓扁打眼,使釣線能在眼中自如移動。在活墜兩側各套一個自行車氣門芯,中間安一段粗細相宜的硬塑料管使其固定在釣線上,做到不用一定的外力不移位。兩固定點的距離一般為15厘米,腦線可根據各人習慣掌握在5~10厘米不等。垂釣時,鉤墜入水後,使漂的一部分露出水面,一般情況下,把漂身的一半立在水面上就可以了。當鯽魚咬鉤時,漂會慢慢地向水下鉆,直至黑漂,一般不會出現送漂的現象。
根據筆者多年垂釣的經驗,鉤線甩出去時,有時會出現腦線把活墜繞住變成固定墜的情況,因此,調墜時將墜與漂調到鉤到水底漂尾,剛好沒入水中為好。即使繞住瞭活墜,也可盡量提高釣組的靈敏度。
地與俚語的加入
咱們這裡的釣友,誰不會幾句地和俚語呢?比如說,在這種靜水垂釣的時候,咱們就會說:“這個時候,就得看咱們的技術了,一個不小心,魚兒就跑了!”而在風浪較大的水域,我們就會說:“這個時候,得讓這個活動鉛墜來幫忙,它可是咱們的得力助手啊!”這些話,既幽默又實用,讓人聽了會心一笑。
倒裝句的運用
在這篇文章中,我也運用了一些倒裝句,讓文章的語言更加豐富多樣。比如:“使漂尾剛好沒在水面下,這才是視力好的標誌。”這種倒裝句的運用,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
風漂釣鯽的兩種漂墜匹配技巧,對我們垂釣愛好者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掌握了這些技巧,我們在垂釣時就能更加得心應手,享受釣魚的樂趣。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垂釣愉快!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