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釣、穴釣與無鉤釣技術詳解
昨天為大傢講述瞭關於流水釣、手釣、放釣和懸釣的四種釣法,今天為大傢講述剩下的三種釣法,下面就講述射釣、穴釣和無鉤釣。
射釣
射釣,為傳統釣魚技法之一。有弓箭射釣、標槍射釣、氣槍射釣、炮鉆射針等。弓箭、標槍、炮括後系長50 - 200米的魚線或粗釣繩。弓箭用手拽弓射,標槍用手擲,用以射鱗魚、編魚、草魚、黑魚、婦魚、鱉、大鯨、揚子鱷等大型淡水魚類及水生動物。氣槍射魚無線,射中後魚在掙紮時即時用抄網撈取。炮鉆則是海上射取鱉魚、鯨的工具,為海上標槍、魚叉射釣的發展。
穴釣
穴釣,即在山澗水洞穴的人口處垂釣。常見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雲南、貴州、湖北、湘南的山區。水洞內地形復雜,有的僅是潺潺溪流,深不盈尺,且細而長,這種水洞僅能釣些小型溪流魚。有些洞水深流急,洞內為深潭,內有大魚,除較大溪流魚如酮魚、棒花魚、北方的狗魚等外,還可釣到黑魚、鮎魚、黃鰻、鯉魚等大個體魚,這些魚是遊水時溯流而人水洞後不得已而定居的。如釣小溪流魚,在洞口撒一些草葉碎土,即可用1米長的短釣魚竿,系1米多長的魚線拋鉤人洞垂釣。水流將鉤餌直沖人洞內,將線拉直,憑手感提竿,或將釣魚竿置於洞口,觀察竿梢動態提竿,如拋竿釣觀察竿梢一樣,較大魚兒吃鉤也可釣出。由於看不見魚漂,隻憑手感和眼睛觀察,別有一番情趣。如是較深溪河,料定洞內有大魚,則可用造窩釣方法釣取。大魚深居簡出,很少到洞口來問津,偶爾來瞭,一聽見響聲,立即逃回山肚子內的深潭。為此,愛好垂釣的山民們發明瞭造窩釣。他們在洞口40 - 60厘米深處倒一碗剩飯或豬食、雞食。如前一天上午8時放食,第二、三天仍然在同一時間放食。食放好後,用瓦片或石片蓋住,隻有氣味和少數飯粒被水沖進洞中。大魚聞到氣味,吃到飯粒,就會遊來尋食。它們用嘴拱開瓦片爭食飯食,直至吃完才遊回洞深處。三四天後,它們形成習慣,就會定時前來吃食。四五天後,不再放食,而於早上8時以後在原放食處放鉤餌垂釣。這時,魚兒仍會來吃食,就會頻頻上鉤,一次可釣數十千克。這種利用條件反射的原理進行垂釣活動,全憑釣者經驗。
無鉤釣
無鉤釣,是流傳至今的古老的傳統釣法,而今,不僅山區人仍采用,平原上的釣者也采用,江南富庶的孩子們也用此法來釣青蛙,不僅有趣,效果也好。
漁具:硬碳素釣魚竿一根,長2一4米,魚線一根,長2-3米,多用紮鞋底的麻繩或線繩。線一端系死於竿梢,另一端將蚯蚓、青蛙、泥鰍、蝗蟲、肉絲等葷餌或青草、芳香的花朵等素餌系活結成塊狀,以能掛住物為度;有的不用餌,隻是將線頭系一個大死結,有人將死結蘸點臭魚爛蝦汁,有人什麼也不蘸,用結在流水處或草洞中點釣。所釣魚類為烏鱷、娠魚、魚占魚、紅結魚、倒刺鲃、草魚等。由於這些中型及大型淡水魚都有咬住餌不放的習慣,故憑釣者嫻熟迅即的動作,在其咬鉤的一剎那,用力將其挑上岸,待魚受驚鬆口時,已被拉到岸上瞭。
中國的釣魚方法很多,以上介紹的是常用和主要的方法,由這些主要釣技發展而來或重新改裝、綜合運用的還有竿釣、船釣、提釣、掇釣、假魚釣、鵝毛風羽釣、空鉤蘸粉釣、柳葉釣、胡蜂鰲釣,池塘夜釣、江湖夜釣、石縫逗釣、孑不釣、踩灘釣、冰釣等等。這些從垂釣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出發,根據各地不同的水情、魚情、民俗、食物習慣而發明使用的各種技法,組成瞭中國燦爛多姿的傳統釣魚文化,為中國釣魚業增添瞭奇特的色彩。
截至今天為止,具有學習價值的十種釣法就全部介紹完畢瞭,這十種釣法並不是適合每個區域的,大傢思考思考分別適合哪些地方?另外大傢可能擁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釣法,歡迎大傢拿出來分享。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89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