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愛創新手竿釣,一竿一世界。

是釣魚的一大樂趣,放鬆身心、鍛煉體魄,感受自然、享受生活。閒暇時光,約上幾個好友或獨自一個,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得幾分清閑與幽靜,這對都市生活中的人來說更是難得的一種享受。

在众多的釣魚方式中,我個人最喜歡手竿釣魚,手竿釣魚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聰明才幹和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若說小提琴是樂器之王,那麼手竿就是淡水釣之王。這些年來,我一直使用手竿,雖然我以前也買過幾根海竿。“臺釣”還沒有傳入大陸的時候,我就根據自己在釣魚中的體會和經驗,設計出了用軟腦線製作的懸墜長腦線釣底釣組,在使用過程中效果顯著。“臺釣”在大陸剛剛傳開,我馬上接受並改用多股滌綸軟腦線為單絲魚線作腦線。這兩年我走過很多地方,在很多地形複雜的水庫釣魚,我基本都是用手竿,很多時候都是懸墜底釣。事實證明,即使是在斜坡、水底不平的水庫垂釣,懸墜底釣也有它很大的優勢。

我並不參與競技釣,以下所涉及的一切只是在水庫、河流等自然水域垂釣的體會,千萬不要和標準池、競技釣混為一談。

二、配置

1、竿長和線長

我們先從線長說起。很多人就一句話:“齊竿線”,如果再細問就有不同了。是全長與竿等長呢,還是主線與竿等長。主線多長為宜,各人有各人的習慣,但是有一個原則——順手,要拋竿順手,起魚順手。有些朋友愛用長線,總認為大魚就在前面一點,拋竿很吃力,不願把線減短。我主張主線比竿長稍短一點,或者說全長與竿等長,如果竿子比較軟,主線還可以再短一點。這樣不論是拋竿還是起魚都很方便,也是拋竿更準的重要條件,很多朋友沒有明確這點,拋竿落點不準也不知道原因。朋友們不妨試一下,把主線減短一點後拋竿明顯有力多了。拋竿的準確性不僅影響魚獲,更反映一個垂釣者的基本技術素質。

長竿好還是短竿好,這個問題很難用幾句話說清楚。現在是兩極分化,有的人用竿是越來越長,有的人用竿是越來越短,我屬於後者。我以前也有幾根長竿,釣魚的時候喜歡一長一短。後來發現長竿很少上魚,短竿上魚後還嫌長竿礙事。時間長了,我深深的體會到,還是只用一根短竿好。我平時出門就帶一根手竿,再帶幾個自製的換把。我一般就用3米6的短竿,偶爾用到4米2。這個規格很特別,不是習慣的標準長度。

短竿有很多優點。使用方便,拋投準確,轉移釣點時靈活。很多人認為短竿釣不上大魚,我看這不是問題的根本。只要保持相對的安靜,特別是腳下不要亂動、不要發出哪怕是很小的聲響,就是大魚還是愛到岸邊來覓食的。這是魚兒長期養成的一個生活習慣,不是那麼能夠輕易就改變得瞭的。在很多水質很好、能見度很高的水庫,我用短竿釣邊不是照樣釣上不少大魚嗎。當然,我也承認,魚太大時短竿最終還是對付不瞭。短竿再配上相應的補救措施,成功率高還順手,有啥不好?各人對釣魚的態度不同、取向不同,選擇魚竿長短的觀點也就不同。有一點都相同,那就是大魚總是很少的,短竿也能對付的常規魚才是絕大多數。棄少而求多,這就是我釣魚選竿的一般原則。

2、怎樣拋竿

拋竿準確與否,關系重大。拋竿準確性差,餌料在水底就很分散,這樣當然不利於魚進窩後盡快的吃到鉤食。那種天女散花式的拋竿、拋哪算哪式的拋竿都是很不對的。拋竿有三種方法,正拋、斜拋和平拋。

1) 正拋法

一般取站姿,雙腳分開與肩寬,持竿的手和握鉛皮座的手都在自己的正前方,持竿手向前伸,竿梢指向釣點,握鉛皮的手向後拉,蕩餌進窩。正拋的特點是拋竿時竿和主線所構成的那個平面是與水面垂直,正拋最好學,其準確性也最高。但是這種拋竿法抗風性最差,一般適合在無風的時候使用。

2) 斜拋法

站、坐均可。持竿手在正前方,握鉛皮座的手在側後方,此時竿與主線構成的平面和水面有一個夾角。這種拋竿法的準確性稍差,但是方便,並且抗風性較好,適合在有風天使用。

3) 平拋法

這種拋竿法很少有人使用。站、坐均可,持竿手平舉,握鉛皮座的手在後,整個上身稍微向握鉛皮座的手的方向側轉,此時,魚竿與主線構成的平面和水面基本平行,持竿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