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浮遊磯釣,三大釣點必看攻略

海釣浮遊磯釣,這種釣法可說是既刺激又挑戰性十足。為了讓大家能夠有更好的釣魚體驗,今天我要來分享三大釣點的攻略,讓你憑一己之力找出理想下竿去處,釣得滿載而歸!

理想的磯釣標點有何條件?

純就環境狀況而言,以下這些條件是值得考慮的:

  1. 釣座高度應在一噚半至一根竿子之間,容易進出與駐足,後有退路且不易被湧浪襲擊。
  2. 磯際深度在兩噚以上,垂釣範圍內最深不超過三支竿子者。
  3. 磯際水流暢通或有適當浪腳;有明顯白沫帶者更佳。
  4. 磯際水流或浪腳會造成一條持續往外拖出去的反撥潮。
  5. 在離釣座不遠的近場範圍內有旺盛沿岸流。
  6. 在磯際或反撥潮、沿岸流的路徑上,海底地形擁有發達的暗礁、溝崁。
  7. 附近有沿岸流撞擊暗礁或穿越溝崁時形成的回流帶。
  8. 反撥潮會與這沿岸流交會,造成持續存在的潮目區。
  9. 水面上不會總是吹著跟水流方向、速度不一致的強風。
  10. 釣座下方沒有太誇張的、很容易割斷線組的暗達仔。

為什麼具備這些條件就能成為好釣場?

釣座高度是考慮操控方便性、湧浪侵襲的危險與撈魚需求而來;水域深度是要符合浮遊磯釣的釣組、誘餌、技法之需求;磯際水流、浪腳、白沫帶等跟魚群覓食地點、時機和活潑與否直接相關;反撥潮是海中食物、誘餌以及釣組運動的重要路徑,更是魚類等食物送上門來的宅配專車!

三大釣點類型及其特徵

如果進一步把範圍縮小,只考慮水下魚族活動區域的話,我們還可以從上述條件歸納出三個最重要的磯釣標點類型,即白沫帶、暗礁外圍、潮目區。

白沫區

白沫區的成因是:當海浪沖擊岸壁後,海水會夾帶大量空氣反沖回去,這些空氣在水中變成無數小氣泡,於是就形成大片白泡沫了。

白沫區的影響範圍在海水表層,但這所謂的表層到底是深度多深、範圍多大?則要看波浪大小與巖壁型態而定,通常浪越大、海岸越陡峭,所形成的白沫區就越寬廣、影響深度越大。

暗礁區

暗礁區座落在海底,型態多變且常伴隨著復雜的溝崁結構,故其所造成的水流變化也難以捉摸,有時使海水轉彎,有時造成回旋,有時使流速減緩,有時又會加快流速。

這裡是魚群最常聚集的地方,它提供瞭覓食、休憩、繁殖、躲避敵害等的機能,當然也是釣者不能忽略的重要下竿標的。

潮目區

潮目區是兩股以上不同海流的交互作用,多發生在中表層水域,但通常離岸有一段距離。

潮目這玩意並非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潮水轉換而改變位置、範圍、甚至有無。

魚隻在各區覓食行為的差異與下竿對策

白沫區對魚隻來說,除了有海浪沖刷岸壁所帶下來的食物外,同時還能提供相當好的遮蔽效果。

因為對魚兒來說,這裡的食物主要來自海浪沖刷岸壁,且白沫區的特症是近岸處海水會夾帶大量空氣猛力灌入深部,而稍外圍卻是大股大股的白泡沫不斷翻騰上湧,整個範圍的海水擾動都很劇烈,食物也跟著快速漂移。

結語

希望這篇攻略能夠幫助大家找到理想的釣點,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