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選釣棚,找準魚群棲息地。

  ■釣棚的爭論

  釣魚這門學問,真是深不窮也,講到釣棚,這可是釣魚人必須掌握的關鍵之一。所謂釣棚,簡單來說,就是魚兒們喜歡聚集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不能隨便選擇,要根據魚兒的習性和水下的情況來定。有些魚兒愛在水面上遊蕩,有些則喜歡待在海底,這就要我們釣魚人動動腦筋,找對位置。

  很多人釣了一輩子魚,卻從沒有真正明白釣棚的意義。他們總是那麼一個樣子,不管魚兒在何處,都把魚餌扔到一個地方,長年累月,就這麼一個釣法,結果還是沒有太多收穫。其實,釣魚這件事,就像人生一樣,不能一成不變,要隨著環境的變化來調整策略。

  就拿我們這片海來說,風向、水流、潮汐、溫度,這些因素都在不斷變化,魚兒們的泳層也會隨之而變。比如說,我們都知道鱲魚通常是在海底活動,但是近年來,我們卻經常看到鱲魚在水面上游來游去,甚至有的還待在魚排下面。這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魚兒們會根據環境的變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棲身之地。

  那麼,魚兒們為什麼會在不同的情況下變換泳層呢?這個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第一個原因就是溫度,魚兒們會根據不同溫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地方。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生存,魚兒們要找食物,也要繁殖下一代。在夏天,水面上食物豐富,所以很多魚兒都會上浮覓食,而專門捕食小魚的魚兒,也會跟著上浮。到了冬天,水面上食物稀少,魚兒們就只能到深海去找食物。

  ■鱲魚的釣棚

  了解了魚兒們的習性,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設計釣棚。比如說,我們要釣鱲魚,就要把釣棚設在靠近海底的地方,因為鱲魚喜歡在石邊的貝類上覓食。但是,我們要怎麼確定釣棚的深度呢?這就需要我們對釣場的深度有充分的了解,並且要測試水深,了解當地的溫度,最後才能設計出最合適的釣組。

  比如說,我們在一個釣點發現水深有三米,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釣棚設在三米的位置。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水流和夾鉛的位置,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釣棚的深度。如果水流湍急,我們可能需要把釣棚設得更深一些;如果水流平靜,那麼釣棚設在三米附近也行。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到海底的地形,比如說海底有高低起伏,這就會影響魚餌的漂動。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釣棚設到兩米八的位置,這樣魚餌就會在海底穩定地漂動。

  至于釣白鱲和黃腳鱲,這兩種魚的習性與黑鱲和黑沙鱲有所不同。白鱲和黃腳鱲是較高活性的魚,我們可以用誘餌把它們引到離海底較遠的位置。所以,釣這兩種魚時,我們可以根據它們覓食的習慣來設計釣棚的深度。

  ■一年一個循環

  在香港,我們可以全年都找到不同的魚種。這是因為魚兒們的覓食習慣和活動範圍都在不斷變化。在夏天,水面上食物豐富,所以很多魚兒都會上浮覓食;到了秋天,小魚長大了,大魚也會跟著到遠處覓食;到了冬天,很多魚種都會到深海去,但同時也有魚兒會從深海遊進來;到了春天,魚兒們會在靠岸的地方繁殖,這時候也是釣魚的好時節。

  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循環,魚兒們從出生到死亡,不斷地變化著自己的行為,這也是我們釣魚人需要學習和適應的地方。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