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起源:現代釣法新篇章”
都說臺釣臺釣,這個名聲可是不簡單啊!話說回來,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1989年5月,隨著海峽兩岸往來的不斷加劇,中國臺灣釣細魚名人會一行6人,代表廣闊中國臺灣釣友赴大陸參與垂釣溝通,計劃在杭州和北京與大陸高手舉辦兩場競賽。大陸垂釣界對此可是十分重視,層層挑選,選出高手與臺灣勁旅對陣。5月6日,首站杭州賽事開啟,大陸高手全軍覆沒,臺灣6人組包攬1至6名。北京得知此訊息,釣手們驚慌失措,還敢鬆懈?從戰術到技能,6名高手連夜聚商軍機。後幾日又連續秘赴競賽釣場\"適應性垂釣\",從水情到魚情,從魚餌到施釣戰略,全部\"熱身\",以期以得天獨厚的\"有利地勢、有利地勢、人和\"一雪杭州之恥,將臺灣釣手拿下。5月13日北京開賽,兩邊一決雌雄。結果,大陸高手 全軍覆沒,臺灣6人組二度摘走1至6名獎牌。消息一經《中國垂釣》雜誌報導,全國釣手為之震動。一時間,神秘而奇特的臺灣釣手\"秘招\"成了中國釣界萬眾矚目的焦點。由此,拉開了深入研究臺灣全新式競技釣法的歷史性帷幕。
臺灣垂釣大師紛紛被美意邀請至大陸,意圖自然是為了\"揭秘\"和\"解謎\"。臺灣生產\"臺釣\"餌料的東峻公司在廣州開辦了輪訓式講習班,大陸各地垂釣高手紛紛赴穗\"進修\"。練習既系統又嚴厲,從理論到實習。單是拋竿一項,你坐在早地練習場馬紮上,若不能將黃豆粒大的鉤餌精確揮釣魚竿拋人7米外一隻小碗,那是絕對禁止臨水實釣的。沒有固定時日,焉會練得此功?而一旦功德圓滿,得瞭\"真傳\"的\"黃埔生\"們回到地點省市,又成為星星\"火種\"。學習\"臺釣\"者絡繹不絕,臺灣釣法一時間風行整個大陸。此時,大陸舉辦了幾屆\"臺釣\"大賽,先是全國各地分站賽,最終每個分站的一二百名選手決出前10名進入總決賽。如火如荼中\"臺釣\"在大陸已成氣候。通過數年苦修精研,艱苦磨煉, 相邀臺灣高手來大陸\"論劍\",大陸釣手總算意氣風發,將臺灣釣手逐個逼至一敗塗地。這以後,又有湖北釣手許森林\"小時釣918尾魚的亞洲最佳紀錄。他運用的是\"老鬼\"魚餌公司的鯽魚餌,該公司遂將此餌命名為\"九一八\"。僅10天後,此紀錄被另一位釣手侯成勝以960尾的成果打破,每小時160尾。而再後來,翟少明以每小時265尾發明疾速釣鯽新紀錄,並初度載人\"吉尼斯\"。再再後來,每小時釣取三百幾十尾者已頗不乏人。包含提起釣魚竿、摘魚、上餌、拋鉤全部在內,均勻10秒左右一條魚。可見大陸釣者的鍥勁和幹勁。
臺釣的起源
當然,據後來的研究者稱,若追根溯源,\"臺釣\"其實是起源於日本的一種專門用來進行釣鯽魚競賽的\"海拉娜釣法\"。臺灣釣手在與日本釣手的交流中,學習、改善並發展出釣具、釣技、魚餌諸方面都比較科學的自成一系的釣法。大陸釣者之所以稱它為\"臺釣\",是因為首次才智這種釣法是從臺灣釣手那裡來的。所以,一說起來就是\"臺灣\"的釣法怎麼怎麼,時間長了,約定俗成便成了\"臺灣釣法\"。後來有人說\"臺灣釣法\"界說禁絕,精確稱號應為\"鯽魚速釣法\"、\"長腦線懸墜釣法\"等等,提出了不少界說稱號。但這些稱號都沒能取得我們的認可,所以\"臺釣\"便沿用至今,成了通用稱號。
臺釣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僅是釣技和釣具的進步,還包括釣場的選擇、釣法策略的運用等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臺釣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釣法,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在大陸,許多釣手開始學習臺釣,並在競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也證明了臺釣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競爭力。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