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垂釣樂野鯽

進入小雪節氣,東北大地已是白雪皚皚、冰凍三尺。除了少數“魚癡”在冰上打洞下鉤之外,大多數北方釣友已刀槍人庫了。而此時,長江以南地區卻剛步人一年中釣野河鯽的最佳時期。近幾年來,由於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暖冬”已持續了多年,太湖地區冬天最低氣溫只在0度左右,河道基本不冰封。再加上地方政府積極“治水”和不少鄉鎮企業改造、轉產,故農村自然河洪、水道的水質已明顯變清,可愛的小鯽魚也一年年長大了解。

特別是前幾年個人承包養殖的大河道裡那些因效益差而棄養的水面,均可釣上許多野河鯽,小的四五十克,大者四五百克。

釣組小、細、軟

野河濱冬釣,用長腦線懸墜底釣的臺灣釣法要比傳統沈墜底釣法收獲量高出五倍以上。在技術上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這裡的“小”是指用鉤要特小。由於冬季水溫低,魚兒口張不大,吸食力弱,再加上野河鯽膽子小,鉤大了會直接影響魚吞餌。有不少釣友認為用伊勢尼1號鉤已很小了。事實證明,用比其小一半的白袖1號鉤才較理想。它只有半粒大米那麼大,再小的鯽魚也能一吞就人口。鉤雖小,可強度很好,對付千克級的魚也不會被拉直。“小”的另一層意思是立標也采用小號。1號、2號標反應十分靈敏,有小魚在鉤旁遊動也會出現信號,對提高命中率有好處。“細”說的是用線不宜粗,粗線反應不靈敏,遇大風、水流會使釣組信號失真。那麼,線細到怎樣才合適呢?以筆者的經驗,釣野鯽魚主線用0.6號,腳線配0.3號的超強線為佳。“軟”重點是講用相應的軟竿,如按竿的調性來配,則中硬調、中調竿為好。它細、輕、彈性特好,與細線小鉤配伍能保護釣組的安全,且魚不易脫鉤。

釣點深、陰、靜

每個季節釣鯽魚,選點都有不同的要求。科學釣魚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人冬後,魚大都潛人水溫相對高一點的深水處。哪兒水深,釣者應首選下鉤。深潭處,不僅魚多,而且個頭也大,誘引其匯集時間也快。“陰”是指盡可能找陰暗處,如水草叢生處,水下有沈船、障礙物的地方,這些陰暗的地方是魚兒越冬的安全島。選位下鉤,就有所獲。“靜”是講,在以上同等條件下,應選安靜、非鬧區的釣位。若河邊是車道,馬路上人車喧嚷,受振動的區域魚因受驚而不願停留。有工廠的河邊,時有船隻過往的河道以及鴨子常遊動處,均不屬理想釣位。

魚餌香、白、精

冬釣野鯽施餌十分關鍵。對於處在半休眠狀態的魚兒來說,只有誘惑力強的適口餌料才有吸引力。冬釣餌料宜清香而不宜濃香。水果香、奶香的添加劑為上品。而濃香和腥香會引來成群小雜魚鬧窩。“白”餌,相對於紅餌、黑餌等對野鯽更具誘惑力,白色能刺激魚兒的食欲。如手頭的臺釣商品餌為粉色、黃色時,可備用一包“白粉”添加劑,一般只要加入餌量的1/10,即成白食了。下面說一下“精”,即冬釣用餌要少而精。筆者前幾年多次組織釣友試釣,一部分釣手用日本產的丸九5號、3號和大新鯽餌,一部分用國產商品粉餌,最後上魚量後者不到前者的一半。同時發現,用粗料多打窩者反而少上魚。

釣法“搓、拉、引”

秋天釣鯽魚,臺釣者都搓大粒餌裝鉤引釣。而競釣小鯽魚者個個均采用“拉餌”裝鉤法。從多年冬釣野鯽實踐看,搓、拉結合好處多。其道理在於搓裝大粒鬆軟餌不斷下底是為了引誘四周魚兒匯集釣點,開始時要一分鐘一竿,不停地拋引,半個小時至一小時就有魚訊反應。但由於野河鯽大多在100克上下,餌拉大了吞不下,故當釣手發現有標搖晃,上下小幅浮動時,即可“拉餌”施釣。拉上鉤的餌,一人水即化散,當鉤沈到底時,鉤上留有呈絮狀的小麥蛋白纖維,鯽魚不用花大力就一吸入口,易中鉤。一著鉤落底後一時不見咬鉤,釣者只要將竿向身邊拉壓20多厘米,讓浮標向身邊“壓”人水中一竿一鬆,則浮標會慢慢自然上浮。此時,河底下的雙鉤雙餌也會輕輕移位,叮吸引鯽魚注意,刺激其前來咬鉤。

回歸自然的冬釣是對人意志的磨練,冬天不收竿,江南野鯽吸引著眾多垂釣者。不久前,江蘇無錫市釣鯽集訓隊五位釣手在同一河道平均釣獲河鯽超過四千克——真是迷人的冬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