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與坑釣鯽魚,環境差異大

一、魚性

  坑釣,這種釣法通常釣的是從養殖坑剛撈出來的魚。這些魚對人的警惕性很弱,不怕人,甚至有時候打窩聲音越大魚越往跟前湊。但是,野生鯽魚卻恰恰相反,它們對岸邊的異常情況非常警惕,這時我們才會發現它們生性膽小、索餌謹慎的特點。所以,垂釣時,我們就要避免猛吹神侃,竿尖入水的幅度也要小,盡量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

二、魚形

  坑釣的魚坑老闆為了吸引人氣,會投放一些較大的鯽魚,345、456兩的居多。釣這樣的大鯽魚還是很有過癮的,許多人為了搶魚,都會使用超硬調性的竿子。但奇怪的是,釣這樣的生口魚,很多朋友卻願意切鉤斷線,也不願意把線用得粗一點。

  而野釣就不一樣了,半斤的鯽魚連桿上的情況在野釣時候就不多見了,123兩的是最多的。野釣時,我們要使用調性適中的竿子,釣小鯽魚有手感,碰到大的也能降低跑魚斷線的機率。用戰鬥竿去野釣,就有些牛刀殺雞的感覺了。此外,野釣時,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線的顏色和粗細,越隱蔽越好。

三、打窩

  坑釣鯽魚時,在放魚之前,我們早就通過長短跑把窩子打好瞭。打窩子是為了分魚,窩子打得好,打的重,分的魚就多,剩下的就看基本功練的怎麼樣了。

  但野釣打窩,就複雜多了。剛從魚坑轉戰到小河、水庫那會兒,我曾用魚坑的打重窩的方法打窩試驗,但屢屢失敗。原因有以下幾點:手拋餌打窩很容易把底下的魚嚇跑;窩子打得多也容易把水下僅有的幾條小魚餵飽;最後,重窩容易招來巨多的小雜魚,這些雜魚的動力性能非常強,能把浮漂拉的像跳蹦床一樣。

四、浮漂

  坑釣鯽魚,最常見的是拋灑顆粒餵養長大的鯽魚。這樣的魚,大都有在水下擡頭去接餌的習慣,因為如果誰不接不搶的話,就被別的哥們搶食了。所以,釣這樣的魚,我們需要使用釣接口,選擇長尾短身短腳,翻身迅速下沈緩慢的浮漂較為合適。如果魚稍慢,我們可以選擇長尾短身長腳,重心更靠上的浮漂來施釣。

  有人說不用浮漂,插根筷子也能釣魚。這種說法實在是太過分了。這些人從側面說明瞭一個情況:野生魚動作大。我的幾十上百大元一支的浮漂用在野釣中,無論是長身短身,硬尾軟尾,達摩王冠,漂相幾乎都是一樣的,一樣的亂。剛開始很不適應,無奈,我花兩塊錢買了支漂尾根筷子差不多的浮漂,使用後狀況明顯改變,動作變得穩定清晰。

  從漂相來說,坑裡的鯽魚基本上都是感情深一口悶,一口就吃死。而野生鯽魚吃食則很謹慎,見到魚餌要蹭餌、拱餌、探餌、涮餌,最後才是放心的吞食,真正吞食後,漂子動作的幅度會有明顯的變化。相對坑釣,吃食的過程要長很多。

五、魚餌

  坑釣鯽魚,最常用的就是紅蟲拉餌。紅蟲是不得不用的,人傢都用,我們不用就會輸的很慘。關鍵是紅蟲配什麼商品餵來拉,這是許多人搞不明白的。如果您對形形色色的餵料還不夠熟悉,建議使用顆粒飼料加紅蟲拉餵,餵魚的飼料就是最好的魚餵。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打窩子用的也是顆粒飼料加紅蟲。這樣配餵,即便對魚坑不摸底,也比使用不熟悉的商品餵要好。

  野釣用餌其實更複雜。對野生鯽魚的喜食口味判斷起來就比較難了。每個季節也都有明顯不同。對魚餌的狀態要求也大不一樣了。純商品餵往往到不瞭底就化沒瞭,而且野釣並不是霧化越好越招魚。對於霧氣騰騰的窩子,野生鯽魚往往是不敢光顧的。不熟悉的味道、沒見過的大場面,它怎麼敢光顧呢?一般,野釣用餌的狀態要偏硬偏黏為好。

六、魚竿

  坑釣時,魚坑岸邊整齊、深淺一致,上魚快,3.6、3.9米的竿子是比較合適的,4.5米的竿子在頻繁的起竿下就顯得笨拙和累人了。

  而野釣地點復雜多樣,上魚慢,4.5米的魚竿能更好的適應不同的環境。野釣的收獲可能不多,但其中的奧秘和樂趣一點都不少,野釣能真正提高對釣魚的方方面面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你不用擔心會有人在水裡下傢夥。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