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找底,鯽魚垂釣入門關

釣魚這門藝術,講究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耐心和細心。而找底,便是釣魚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有人說,找底用釣餌就能搞定,何必再弄個小橡粒泥球來費事?其實,這些爭論在釣魚愛好者中間很常見,那麼,究竟哪種方法更優越呢?今兒個,咱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高手眼中:用釣餌找底易如反掌

對於那些釣技高超的釣魚高手來說,用釣餌找底根本就不是事兒。他們可以輕鬆地邊找底邊打窩子,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呢?別看人家用釣餌找底,實際上連空鉤也能做到,而且找得還很準確。有時候,他們甚至根本不用管底在什麼地方,隨心所欲地引釣或追釣,三、兩竿下去就能定好魚所在的水層。這種境界,讓人羡慕不已啊。

新手必學:小橡粒泥球找底是實用之選

然而,對於初學釣魚的新手來說,特別是想要學釣鯽魚的釣友,學會用小橡粒泥球找底是非常必要的。這種看似笨拙的方法,實際上是最實用的。它可以帮助新手避免因為看不見水下的變化而產生的麻煩,讓學習的過程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因為釣鯽魚的基本功之一,就是底釣。底釣、底釣,如果連底都找不好,還談什麼釣魚呢?

調標與找底:相關性不僅是表面功夫

有些釣魚愛好者對於如何調標非常著迷,一聊起來就能說半天。但是,當問到他們如何準確找底時,他們卻只能用簡單的幾句話來應對。原因很簡單,他們小看了找底的重要性,從來沒有正經八百地在找底上下過功夫,所以自然沒什麼可說的。

其實,對於釣鯽魚愛好者來說,如果找底這門功夫學不好,要想看懂複雜多變的浮標語言是相當困難的。正確判斷浮標語言的前提,是必須知道雙鉤及子線在水下的狀態。只有知道是單鉤到底還是雙鉤到底,子線是彎曲還是直的,才能區分有效魚訊和無效魚訊。否則,就只能是蒙著釣了。而蒙著釣,因為得不到正確答案和經驗積累,釣技是難以提高的。

比賽中的找底:決勝關鍵不容忽視

在許多釣魚比賽中,特別是比賽結束後,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還在找底。這個現象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在比賽中因為性急,找底過於草率或方法不對,對底在何方始終就吃不準,心中沒譜。最後在猶豫不決中敗下陣來。這種情況在賽場上已經成為保留節目,每次都有人一不留神就犯了這類錯誤,上演這類悲喜劇,其中不乏高手。

所以說,寧可多花五分鐘,把底找準了,也不要為了圖省事而壞了大事。

用釣餌找底的弊病:準確性難以保證

用釣餌找底, 會有釣餌入水後可能脫落、溶散、被魚吃掉的情況,而你又看不見這些變化,這樣就無法保證找到的底是否準確。另外,在經過多次測試才能定位的找底過程中,我們無法保證每次掛到鉤上的釣餌重量、體積都相同,這也會影響測底的準確性。

而用橡皮泥粒找底,從頭掛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換,它的重量和體積是不會改變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脫落,被魚吃掉等麻煩。如果中途發生瞭脫落,鉤一出水面即可知道,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浮標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種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時對號入座十分方便。

競技釣手也愛用:橡皮泥粒找底的優勢

如今,不少競技釣手也喜歡用橡皮泥粒找底。他們在比賽中寧肯多花點時間,也要把底找準了。這種找底方法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橡皮泥粒找底:注意這些細節

在使用橡皮泥粒找底時,我們需要注意一些細節。比如,在半水空鉤調標之後,一定要先稱一下用於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鉤底和下鉤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用一個自重為三目以上的鉤釣大型魚,當你半水調標四目後,用重兩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鉤底時,當下鉤觸底後浮標就可能升到四目以上,讓你誤以為上鉤已到底,其實此時上鉤並未到底。

結語:找底是釣魚的基本功

用橡皮泥粒找底,是一種比較方便可*的方法,實際上也是最節省時間的找底方法。俗話說的好:一步找底到位,免得一天受累。但願大傢都能認認真真找底,輕輕鬆鬆釣魚。

另一種方法:L

先空鉤半水調釣目,比如說四目,然後把漂上拉一直到浮漂傾斜於水面,再把漂下拉一浮漂長度,基本上就行瞭。如果覺得靈瞭或鈍瞭,稍微調整一下就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