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垂釣,選位釣鯉魚,巧配釣具

  各位鯉魚釣友,你是否在為了找尋一個理想的釣位,選擇一個適合釣鯉魚的好地方而犯愁?無論是新手還是老將,釣鯉魚總得有一些門道和心得。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水庫垂釣,選位釣鯉魚,以及如何巧配釣具。

了解鯉魚的習性,找到釣鯉的秘笈

  居無定所的鯉魚,一是散,二是遊。它們泛著潛深入淺,不受環境、氣候影響,行動無規律可循。這也讓我們在釣鯉魚時,不能只憑個人經驗,還得好好了解鯉魚的習性。

  在湖泊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兩種底況:半島狀突出部位經常走水,水底少淤泥和沈積物;水底這一段硬泥,那一段軟泥,過瞭一段又是硬泥,或近岸10米多淤泥,13米外淤泥少瞭。釣散遊鯉,我們就選硬泥水底,靈活運用線粗、釣餌,至於釣近和釣遠並不嚴格。

  半島頂端看似岸陡,但水底平坦或作緩坡狀,釣遠釣近相差1.5米,水深差異不足20厘米。用4.5米竿拋鉤九成線和5.4米竿拋八成線是不會有太大差異的,有差異主要是誘餌和釣餌造成的。

掌握釣具配比,提高釣魚成功率高

  除了選擇釣位,釣具的配比也會對釣魚成功率高低產生影響。

  釣散遊鯉,我們可以前後打兩個窩,並利用坡底和拋鉤遠近的變化搓炸裂餌將前後兩個點連起來。這樣可以讓散遊鯉更容易被誘來,提高釣魚的成功率。

  在水庫大壩釣遠中散遊鯉,釣近多定居鯉。不釣大壩,釣水庫凹陷水區的\"袋口\"會是什麼情況呢?底況清楚,無淤泥、無沈積物,釣遠釣近90厘米水深差別在40厘米以內,魚以類聚,散遊鯉規格一致吃口相同,3小時釣6~10尾鯉魚,尾重差別不超過200克。

  拋鉤極遠和極近,尾重懸殊,小的500克上下,大的1.5~2千克就不全是散遊鯉了。一般情況下釣遠魚大,釣近魚小,大的為散遊鯉,小的多定居鯉。釣位選袋口是為了扼魚道,但魚以群分,500克的鯉魚定居了,1.5~2千克的就是散遊鯉。所以扼魚道不是守一點,而是設\"卡\",遠近兼顧釣一片,長短兩根竿,一釣遠一釣近,一釣靈一釣鈍,如此不管定居、散遊兩種鯉魚通殺。

變化釣法,適應不同情況

  除了釣位和釣具,釣法也會對釣魚效果產生影響。

  九十月間稻田排水,會裹帶著昆蟲、軟體動物、植物碎屑等雜物在泄水口附近形成小範圍的鯉魚臨時食物。其位置大多在河浜中段,離住宅較遠的地方。

  這裡的底況比較特殊,不軟不硬,不深不淺,既無沈澱物也不附生螺螄,雖平時不作釣點,卻是釣散遊鯉不能疏忽的。另外兩個位置,一是河浜長、住戶多,前村後巷之間因橋形成橋洞窄、兩側相對開闊的區域。

  無風,日溫差低於6℃時定居鯉魚不適應了,臨時改變習慣成為散遊鯉。常遊到橋兩側底泥不軟不硬,卻散佈著尚未完全腐爛,能被魚視為食物的淺水區活動。

  二是河浜和外河交匯的喇叭口,這裡坡緩水淺,適合春釣攤。夏秋氣壓低的時候,可看到河道中央有斷斷續續的鯉魚魚星,此時一般都作\"追星釣\"。可是追星無口,就是前置拋鉤,在魚的行進方向前50厘米位置提引逗魚也沒有效果時不妨釣近一點。

  坡狀水底,河道中央水深2~2.2米,春釣攤用4.5米竿拋鉤水深1米左右。秋釣散遊鯉改釣灘的外圍,5.4米竿拋鉤水深1.2~1.3米比較合適。

  深不釣淺不釣,釣不深不淺是因為底況,散遊鯉沿等深線行進,氣壓低,水體溶氧不足時鯉魚食欲降低,淤泥厚導致嗅覺遲鈍,有食物也不容易發現。水不深不淺,水底不軟不硬,才有散遊鯉停留。

結語

   釣鯉魚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對鯉魚的習性有充分的了解,並靈活運用釣位、釣具和釣法。只要用心去學習,相信每位釣友都能夠在垂釣中找到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