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鯉魚,遛魚技巧一招製勝

  鯉魚,這個聽起來就讓人心情愉悅的名字,在釣魚界可是享有盛名。我們在江湖上垂釣,鯉魚絕對是常客。它們生命力強,繁殖能力更是驚人,所以野外的水域裡,鯉魚的身影總是那麼顯眼。別看它們小時候不起眼,長大後可就了不得啦,四、五斤的鯉魚很普遍,大的能夠超過二十斤,讓人看了都忍不住想上去試試鈎它一鈎。

  垂釣鯉魚,關鍵在於“遛”魚

  說起垂釣鯉魚,雖然碰見它們容易,但要真正把它們弄上岸,可就難了。為什麼呢?因為鯉魚的力道實在太大了!記得有一次,我在超過兩米深的水中,一條鯉魚剛剛露頭,我就開始遛它,結果遛了三分鐘,魚還是跑了。後來我分析了一下,發現鯉魚中鉤後,會一點點地往下“鉆”,這樣讓我們完全沒有立竿的機會。所以,想要釣好鯉魚,上魚後的“遛”魚技巧非常重要。

  掌握“遛”魚技巧,先從把握提竿時機開始

  釣鯉魚大多是釣底,所以釣鯉魚時,浮漂的信号很單一。大鯉魚吃飯穩重,一般會出現頓口、黑漂信号。只要出現有力的頓口、黑漂、斜拉等信号,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是鯉魚咬鉤了,那麼就要迅速揚竿刺魚。

  刺魚後,及時將魚牽引出魚窩

  魚鉤剛剛刺入魚嘴時,魚並沒有感受到明顯的疼痛。只有當我們開始牽引時,它才會感覺到異常並開始逃竄。所以,刺魚時要適當用勁,避免因為大力揮竿而造成大魚脫鉤。遛魚時,要及時將魚牽引出魚窩,盡量避免在窩子中遛魚,防止大魚攪亂窩子而驚動窩內的魚。最好是將魚牽到距離窩子五米以外的地方。

  掌握揚竿角度,控制魚竿彈性

  揚竿繃魚時,雙手抓取釣竿要做到鬆緊有度,靈活控制好雙手揚竿的位置。因為大魚中鉤的瞬間,我們還不知道魚體有多大,只能憑經驗感知魚的大小。有些大魚咬鉤後非常狡猾,遇到“打樁”的情況,切不可操之過急,雙臂要始終保持繃緊狀態,利用魚竿本身的彈性和線組拉力繃住大魚。

  遼魚時,要善用身體姿勢變化

  魚、竿、人在遼魚時會形成一定的高度差,遼魚時我們采取的各種身體姿勢變化、揮竿角度轉換都是在削減高度的落差。時而半蹲,時而側身,時而高舉,每一個姿勢都不是徒勞。我體驗,當竿子保持在45°-75°角之間,竿子的承受力最好,但遼魚人體力消耗大,當然這個角度遼魚最穩妥。遼魚時,魚在水中是活的,人更不能站在岸上不動,盡量做到左挪右移、前進後退,時而馬步下蹲,時而弓步前進,理想的遼魚我想就像是“人魚共舞”一樣的美妙。

  避免後退,適當留回旋餘地

  我就看過不少這樣的釣友,中了大魚後,著急忙慌地往後退,以為後退會讓魚靠近岸邊,更易於抄魚。其實這種做法是錯的,因為一旦後退,就會縮小魚在水中的遊動範圍,魚靠近岸邊後更加猛烈地向深水處逃逸,這樣反而增加了遼魚的難度,導致魚脫鉤而逃。應該適當留一定回旋餘地,盡量把魚控制 在深水處,進行遼控會更穩妥。

  注意避開障礙物,避免魚脫鉤

  與遼其他大魚一樣,遼鯉魚時也需要注意避開障礙物。因為鯉魚力道大,所以即便體積不大的鯉魚,依然能夠帶來不小的“威脅”。在野外垂釣,自然河流岸邊會有大量的樹枝、水草、蘆葦等。大魚中鉤後非常倉惶,會向生長水草的地方逃竄躲避。在遼魚過程中,要盡量快速避開這些障礙物,將魚牽引至明水域,因為一旦魚逃竄至雜草中,鉤子會掛在草上面,魚線也會纏繞在上面,這種情況下跑魚的幾率非常大。

  遼魚時,要善用攻守兼備策略

  遼魚時,不能和魚正面對抗,不要一味地強拉硬拽,而是采取“敵退我進,敵進我退”的方式,因勢利導,攻守兼備。魚往左跑,竿子往右拉;魚往右跑,竿子則往左傾斜,始終使竿子與魚保持一個傾斜的角度,這樣才能發揮竿子、線組的能力。遼魚時切不可放鬆,特別是使用無倒刺鉤子的時候,鬆勁兒等於放魚逃跑。同時還要防止大魚最後的生死一搏,特別是靠近岸邊的時候,我們會以為魚的體力已經消耗殆盡而放鬆瞭警惕的心理,結果本來已經沒有力量的魚,會產生強烈的逃生欲望,往往是背水一戰,奮力一搏,瞬間產生強大的沖擊力,這個時候千萬要小心。在用小號鉤子中大魚的時候,應該盡量保持魚竿直立上揚,筆者在多次實踐中發現,如果倒竿很容易脫鉤。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