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水庫釣鯉,找準時機,輕鬆得手。

  夏日來臨,陽光明媚,水庫周邊的淺灘處成為了鯉魚們的美食天堂。這裡的水草生長得繁茂,水生物活躍,吸引了許多鯉魚前來覓食。但想要在這裡釣到美味的鯉魚,可不能隨便亂來,必須掌握一些技巧。下面,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庫釣鯉魚的一些經驗。

一、水溫的掌握

  鯉魚的食欲與水溫有很大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從12℃開始,隨著水溫的升高,鯉魚的咬鉤率也會逐漸提高。當水溫達到18~25℃時,鯉魚的咬鉤率最高,這也是釣大鯉魚的絕佳時機。如果水溫超過28℃,大鯉魚會遊向深水低溫處,只有在早晚時分才會遊向岸邊覓食。而當水溫低於8℃時,鯉魚會潛入深水區蟄居,不活躍。夏季氣溫與水溫的溫差相差不大,但中午高早晚低,這個時候比較容易掌握水溫。你可以用手去測試岸邊表水層的溫度,或者用出水後的海竿鉛墜來估測水底的水溫。當手握鉛墜感覺較涼時,說明水溫在10℃左右;如感覺稍涼,說明水溫在20℃左右。

二、釣點的選擇

  釣鯉魚時,選擇一個適合的釣點非常重要。魚道是最理想的地方,因為鯉魚常在舊河床、廢墟、坑窪的泥地,岸邊呈梯形的臺階或大石巖的青苔處,以及有水草的深水處遊動。鯉魚有洄遊覓食的習慣和群居的特點,所以選擇釣點時,要考慮魚群洄遊的魚道。在庫邊釣大鯉魚時,水深要在3米以上,因為深水是大魚的安全環境。如果初次摸不準魚道,可以在水庫上遊入水處多水草,或者庫底層的溝坎、涵洞和廢墟處設釣點。這些地方土質肥沃,水生物密集,是鯉魚棲息之地。此外,水庫附近的釣友大多都定點養窩,定時連續餵窩,然後用同味餌料在窩裡釣鯉,這也是一個好辦法。

  有時候,有些釣友認為鯉魚刁滑,只要咬鉤跑過一次,魚就不會再來咬鉤。但這種看法並不準確。從鯉魚的個體進食情況來看,它發現餌料後通常采取先聞、後看、再進攻的方法進食。但魚群則不同,他們發現餌料後往往不顧安危,包括已跑過一次的魚,互相搶食,咬餌就跑。所以,即使釣到過嘴上帶鉤的鯉魚,也可以 釣到它。值得註意的是,每年的6-7月份大鯉魚成雙遊動,當雄魚發現餌料後,會圍繞餌轉,讓雌魚先吃。所以,一般情況下先釣上雌魚後,準能再釣上雄魚。

三、餌料的選擇

  鯉魚是底層魚,葷素均食。夏季釣大鯉魚主要用葷餌,其中糟餌為最佳。糟餌可在水底霧化10分鐘左右,並能散發出酒酵香味和添加劑的幽雅香氣,對大鯉魚有著強烈的誘惑力。製作糟餌的方法是:先將碎豆餅用文火炒香,然後趁熱灑進優質曲酒,裝入塑料袋封口悶一夜,第二天就用。到釣場,再加入適量的新鮮麩子、玉米面、白面和魚粉以及鯉魚添加劑,混合好加水拌勻,捏成雞蛋大小的糟餌團,把6~8隻集束鉤埋入餌中,用大海竿或上手竿拋進釣點。

四、釣具的選擇

  在水庫釣鯉魚,宜選大海竿或長手竿。這兩種竿操作方便,握竿後能用上勁,能抵抗住大鯉魚的掙脫力。當然要有好的繞線輪並掌握正確的操作技巧。漁線要粗,通常用直徑0.4~0.5毫米的,這種線拉力較強。鉤用單鉤時選用大號的,可防止折鉤跑魚。用集束鉤時選6~8號中號鉤,大鯉魚吸餌時一次可吸入2~3隻,多鉤容易獲魚,鉤型選伊勢尼為佳。釣大鯉魚時,掌握遛魚技巧非常關鍵,能把咬鉤的大魚提上來靠的是真本事。

  以上就是我在庫釣鯉魚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記住,釣魚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祝大家都能在夏日的水庫中,輕鬆得手,釣到滿滿的鯉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