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技巧,輕鬆避免黑鯛吞鉤過深
黑鯛釣法:巧用技巧,輕鬆避免吞鉤過深
磯釣黑鯛,對許多釣友來說,是一項既刺激又挑戰性的活動。然而,在這過程中,如何避免黑鯛吞鉤過深,成了每個釣手都必須面臨的問題。這不僅影響了釣魚的樂趣,有時還會讓我們的收穫大打折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技巧,讓我們能輕鬆避免黑鯛吞鉤過深,盡享垂釣之樂。
理解黑鯛吞鉤過深的原因
先來分析一下為什麼黑鯛會吞鉤過深。從黑鯛的生理解剖來看,它的牙齒位於口腔底部,非常尖銳。當鉤子鉤在魚的口腔內,而不是魚唇上的時候,子線就會暴露在魚嘴的前端,也就是黑鯛牙齒最鋒利的部位。在魚的掙紮力和釣者操桿力的作用下,子線在鋒利牙齒下的遭遇,可以想見。
這一點,我相信許多釣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就在最近的一次磯釣黑鯛中,我和小平哥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25日中午,將近收桿的時候,小平哥中了一尾黑鯛。根據阿波的下沈動作和操桿的感覺來看,應該是黑鯛無疑。當線收到已經可以看到阿波時,突然「暴口」。當線收上來的時候,我仔細地檢查了他的子線,全線光潔,沒有一點「花」的痕跡,子線得長度幾乎沒有變短,斷線頭上是一個很「標準」的斜口。小平哥是一個有著三十幾年釣齡的老釣手,綁鉤技術上是沒有問題的。
從小鯛的經驗看黑鯛吞鉤
恰巧,在小平哥「暴口」之前,他曾釣上過一尾小鯛。我在幫他解鉤準備放生時,發現這尾小鯛吞鉤太深了。以至於鉤解下來時,小鯛已經死亡。基於以上原因,我們推斷,這次「暴口」的原因是被鯛鋒利的牙齒咬斷的。
巧用技巧,避免吞鉤過深
那麼,怎樣避免因魚吞鉤過深而「暴口」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在作釣時注意仔細調校阿波的剩餘浮力,將阿波調到平水或略沒於水中,最大限度地提高阿波的靈敏度。
二、注意主線咬鉛與子線咬鉛的比例,講究子線咬鉛的位置,在作釣過程中,注意子線的狀態,讓子線保持安定,不要「太漂」。
三、在作釣過程中,注意力要集中,無時無刻「留一隻眼睛」盯著阿波的動作。
四、注意把握揚桿時機,我不太贊成「阿波沈沒後,數到十」再揚桿的做法,我的習慣是當阿波出現下沈動作時收回浮絲,而且要收「直」,當感覺到桿先出現阻力時,迅速揚桿。
五、注意釣餌的大小,講究掛餌方式。
我以為注意這幾點以後,就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好揚桿時機,不至於讓魚吞鉤太深,因而在黑鯛狙擊中占得先機。
實戰經驗分享
在我注意到以上幾個問題之後,幾次黑鯛中鉤都鉤在魚唇上。9月25日這尾黑鯛也不例外,當魚嘴合上時只能咬到鉤柄,若想咬斷子線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也許這僅僅是巧合,有偶然的因素在內。我不知道其他釣友們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並且是怎樣解決的?期待大家的分享和交流。
結語
垂釣是一门技藝,也是一種享受。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幫助各位釣友提高釣魚技巧,更好地享受垂釣的樂趣。記住,巧用技巧,輕鬆避免吞鉤過深,讓我們與黑鯛的邂逅更加美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