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沈船釣:釣具精良,潮汐精準,釣點獨到。
深海沈船釣法的釣具、釣點與潮汐的掌握。深海沈船釣法是海上船釣活動中一種可遇不可求的船釣方式,更是因為日前在下一山東的忘年摯友來電話說近期跑瞭一趟蓬萊海域,釣點是一沈船。來回航程耗時八九個小時,但魚獲卻很是一般。由此,筆者想起在40年的海釣生涯中,曾有過無數次的船釣“沈船”的經歷,對此,僅就在下對這一海釣方式的心得體會,對沈船釣法做一簡單介紹。以期能為熱衷海釣運動的諸位釣友帶來些快樂及參考,這便就是在下撰此拙文的初衷瞭。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一千古流傳的名句雖然其內涵說明瞭新的事物必將取代沒落的舊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物發展規律的哲理。但,從“寫實”的角度來看,“沈船”事件作為人類航運史上充滿瞭悲劇色彩的大劫難,一直以來如陰雲般籠罩著人類的航運事業。特別是海難沈船的發生,大到如冰海沈船雍容華貴的“泰坦尼克”,小到近海捕魚捉蝦的作業漁船,都帶給瞭人們切身的痛苦。
但隨著歲月的磨礪和時間的流逝,當人們漸漸從這些陰影中走出,卻突然發現,這些曾給人們帶來恐懼與痛苦的沈船,有的成瞭埋在海底的寶藏,有的成瞭有考古價值的發現。而對於釣魚人來說,目光卻必然會註向到去那裡尋找和感受心靈與海底碰撞的樂趣所在,因為那靜臥在海底、殘缺支離的鋼鐵軀殼內更是各種海魚的“樂園”,而釣魚人要想與這些海裡的“精靈”做“零距離”的接觸,唯一的辦法那就是船釣瞭。
為什麼沈船會成為集魚的所在呢?
沈船那龐大的“軀體”會在海底形成一道屏障,當洶湧的海流經過此處時,遇阻形成上升水流,使沈船周圍的溶氧量和營養鹽十分豐富,利於寄生類的海生動植物迅速生長。由於這些“食物”的存在,必然“招致從茫茫大海四周的大量海魚聚集於此覓食。
由於沈船的自身結構,特別是那些噸位較大的沈船,其空闊的內部空間及艙間的隔斷形成的獨立“門戶”,更利於各種海魚到此棲息或躲避那遠海中的狂風巨浪與湍急的海流。
其三,由於沈船事件的發生地,一般都遠離陸地十幾海裡以上的航道及附近海域,加之海釣要充分考慮許多天氣、海洋氣象等諸多因素,一般情況下,沒有專門的釣船難以到此。
另外,由於海難沈船發生時,大多是由於氣候惡劣和嚴重受損而沈沒,在沈沒時隨狂風巨浪漂移,其沈沒的具體位置沒有專門的探測儀難以找尋,故沈船釣點在一般情況下是難以發現的,很少有人前去“騷擾”,這些都為沈船集魚提供瞭先天的優勢條件。
水天浩淼,滄海茫茫,四周不見陸地的大海深處,就目前海釣的總體狀況,現在大部分的中國釣魚人還遠沒有能力達到全部都配備瞭各種先進探測儀器的條件。要在碧濤翻滾、不見陸地的大海深處找尋沈船釣點,真得如大海撈針般艱難。目前已知的沈船釣點,對於釣魚人來講,大多是偶然發現的。如拖網漁船在實施作業時被海底的沈船掛住網具、實施近海漂流釣時偶經於此等,然後記錄下此處的經緯數據,或在近海時用“三點一線”的定位方式為 出釣提供數據。但釣過沈船的釣友大多知道,沈船釣點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如臺風、巨浪時發生移位,或被大型漁船的網具拖拉移位,或被海底淤積的泥沙掩埋等等,這些都需要有專門的儀器來隨時定位,如GPS定位系統加上彩色探魚器便是現代船釣沈船的首要條件。當然,這必須是在知曉沈船釣點的位置導數的基礎上進行的。
我在數年前為確定大連黃海西部海域沈船釣點的數據曾多次請教某海軍作戰部的朋友,又是標尺竿,又是圓規孔,好不容易才算弄清瞭近海海域的十幾條沈船的“衛導數”。這些數據對於船釣沈船隻是前提條件,真正出釣時,要考慮到當天的風向和海潮的流向及大小。如確定沈船釣點的經緯度是東經121°49′12″、北緯38°57′42″,其中的每緯度為60海裡,每緯分為1海裡,每緯秒為30.86米,風向與流水稍有變化,便會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這就需要有一個航海經驗老到的船長在充分考慮以上諸多因素後來定位,因為哪怕差瞭一緯秒便會漂出釣點30.86米。
好的船長或定位人在實施沈船釣點定位時,不僅要能說出下鉤部位的沈船方向,還要能說出釣點的位置是沈船的前大艙還是後大艙,是主舵樓還是船前...
...綜上所述,船釣沈船作為海釣活動的特殊方式及中魚的概率和魚個體較大,歷來受到釣友的青睞,但由於地域差異其各地的釣法可能也各有所不同,希望此文能為諸位釣友提供一些參考而已,以更好地享受海釣,享受快樂。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