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片魅力無限,選對玩轉路亞!
亮片魅力無限,選對玩轉路亞!
金屬亮片,這個小不點,卻是路亞釣者的得力助手,也是我個人路亞作戰的必需品之一。這不僅因為它能夠適應各種釣場環境,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深場還是淺場,都能發揮其萬能餌的作用,而且它的目標魚種涵蓋了大部分的路亞魚種。所以,我總是說,這個小小的亮片中,藏著大大的力量,同時也充滿了學問,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挖掘。
在市場上,各式各樣的亮片琳瑯滿目,只要型態不一,就會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和特性。簡單來說,快收和慢收所呈現的動態是完全不同的。而釣魚人的動作往往也是影響釣獲的主要原因。因此,市面上才會有這麼多種型態的亮片。但很可惜的是,商家和生產廠家一般都不會對這些亮片做太多的介紹,甚至不知道它們的操作方式和特性,只是覺得好看或賣得好就進行銷售。
我的包裡總是會準備多種亮片規格,有緩沈的、速沈的、中速沈的、超遠投的、平拖的、抽動用的等等。這些規格都是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分類的。因為釣魚並沒有固定的模式,能夠釣到魚才是真正的真理。在作釣時,哪種型態能夠引起當天魚的注意是最重要的。以下是我所使用的經驗:
我在作釣時會使用許多不同的手法:落下、快抽、短抽動、平拖、快拖、跳底,甚至是大動作的手法。這些手法的目的是引起魚的注意。以我個人作釣的方式來說,第一件事就是將亮片鉤子卸下來,用來探測周邊水底的地形,包括深淺、水底狀況、水底地形。這不僅可以減少亮片掛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這個地形是否適合目標魚回遊或定居。當然,還要考慮當天的天氣、水溫、氣壓等因素,來選擇適合作釣的亮片基本型態。
一般來說,如果水深在3米以内,不管什麼時候,我會使用上述的許多手法進行變換,選擇中速沈降速度且遠投的餌,盡量遠投並扇形搜索。通常先平拖上層,然後中層,最後下層,反覆操作。如果沒有魚訊,就會更換亮片,我會選擇緩沈型的亮片,讓亮片的下沈速度緩慢,同時讓自己的作釣節奏也讓對向魚有更多的攻擊機會。在緩沈型的亮片跳躍動作後,我會在亮片下沈時將線繃緊,讓魚有咬口時能透過魚線明顯傳達魚訊到手裡。
亮片的魚訊往往僅在瞬間,為了讓魚訊更明顯,我會使用高敏感度的線,一般使用PE線。以國內的目標翹嘴為例,我會使用0.8號PE線,最高搭配2號的前導碳素線。PE線的選擇非常重要,它具有高切水性、無延展性、細線徑、遠投能力强、強度高。在遠距離時,因為PE線無彈性,傳導快速,在魚攻擊亮片的瞬間,魚訊能夠第一時間傳達,刺魚也能快速刺穿。
市面上不管是亮片的顏色和型態都有數不清的種類。根據釣場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傢最常用的亮片都以金色和銀色為主。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款的形體和顏色呢?因為不管任何形態都有其不同的反光面積。市售亮片一般都註重反光度要反射多角度,反射要大面積。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有時反光度過高的亮片反而引不起魚的興趣,甚至會出現反效果驚嚇到魚群。所以在作釣時,亮片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必須依照當時的狀況及自身的經驗去選擇合適的亮片。
1、陰天,水色略混
我會選擇金色、紅色、粉紅色、綠色,搭配速度較慢的亮片。這些顏色在水色混濁時候穿透性是較強的,搭配速度較慢的亮片可停留的時間較長,相對的魚在水濁的時候無法辨識那是不是食物的狀況下,就會先攻擊。所以我會選擇用速度較慢、泳姿誇張的亮片,來達到我要的效果。
2、天氣晴朗,水清見底
我會選擇銀色、藍色、黑色、紫色,搭配速度中等的亮片。這些顏色在水清澈的時候不管是任何手法都會出現像小魚逃竄的模擬狀態。在水清的時候,只要目標魚在附近,都會毫不猶豫的攻擊。
以上經驗是我在用亮片作釣時的使用心得。當然,我必須重申:任何地區的水域、地形、目標魚、天氣狀況、都會有不同的作釣模式。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同,魚情不同,相信只要摸索出當地的目標魚模式,將你手上的亮片發揮到極致,巧用亮片玩轉路亞,爆釣目標魚,我相信不是難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