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水庫,路亞鱸魚技巧分享
在經歷瞭連續的陰雨雪天氣之後,氣溫也逐漸回暖,難得的好天氣讓人心情愉悅。在這樣的日子裡,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釣魚,同時總結一下春季釣魚的技巧與大傢分享。本次出釣選擇在立新水庫,時間為中午時分,水溫上升至10.5度。
在經歷瞭連續的陰雨雪天氣之後,氣溫也逐漸回暖,難得的好天氣讓人心情愉悅。在這樣的日子裡,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釣魚,同時總結一下春季釣魚的技巧與大傢分享。
本次出釣選擇在立新水庫,時間為中午時分,水溫上升至10.5度。裝備方面,我選擇瞭韓國N.S+ONE的micro ms-662ml鐵頭竿搭配3.5寸卷尾,以及ONE+micro mc-672m+3.5克彈丸搭配4克SENKO。冬季的鰱魚不會消耗太多的體力去捕食,且吸口也比較輕,所以選用1.2和1.7號的鉛線,配合微導線環具有很高的靈敏度,拉力十鈞,這也是冬季末期垂釣鰱魚簡單實用的一種方法。
冬季水溫較低時,鰱魚會靠近岸邊或深水中的樹木、45度角的礁石或沙質岸灘、有坡降的堤壩、茂密的樹木等。這些地方都是鰱魚活動頻繁、明顯深淺變化的地方,因為此時鰱魚活性較低,不會通過長距離遊動去改變自己的深度。水溫慢慢上升的時候,鰱魚會遊到淺水區,遠離岸邊的水域中,靜靜地漂浮著,陽光很曬,但警惕性非常強,如果拋投在鰱魚漂浮的位置,它馬上就會沈下去,不會進入深水或障礙物中。
作釣首選結構復雜和障礙物豐富的地點,以慢拖、抖動和小跳的方式結合進行搜索,不久就會感覺到一個清晰的咬口,尾漂一沈一揚,然後是一尾漂亮的鰱魚上鉤,一尾BASS被請上船,留下美好的回憶,然後順著水流進入水中,放流。
次日再次前往水庫,使用同樣的釣組進行作釣,隻是標點有所不同。從之前釣獲的鰱魚體態來分析,即將進入產卵期,從產卵場區域向最終產卵區域移動,然而最終並未在平穩的區域找到鰱魚的蹤跡,也許還在移動途中。可能是由於前期時間段水溫未達到產卵期所需的水溫,因此未能進入產卵期。
一般產卵前期水溫在9度-13度之間,鰱魚開始從越冬聚集地逐漸向產卵區域移動,而在13度-21度之間,屬於產卵期,21度-24度屬於產卵後期,24度-32度屬於夏季模式,24度-13度屬於秋季模式。 不同的水溫、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模式,作釣標點選擇各不相同,如結構區、深淺交界區、障礙物區、礁石區、水草區等,這些地方都是鰱魚最喜歡的地點,隻是季節不同,藏匿的地方也不一樣,隻要掌握瞭水溫找點模式,選點狂拉一點不難。
通過本次作釣,我們瞭解到瞭春季釣魚的技巧,包括選擇合適的地點、裝備和釣法。在垂釣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季節和天氣條件,靈活調整釣法和裝備,才能提高釣獲率。希望以上經驗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ly/8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