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濃引淡釣”還是“淡引濃釣”?下次可別再搞錯瞭!

關於打窩和作釣,咱們經常能聽到一個詞,那就是“濃引淡釣”。
意思是誘餌(窩料)味道要大一點,先快速把魚引進窩,然後釣餌清淡一點,這樣才能更好的把魚釣起來。

關於打窩和作釣,咱們經常能聽到一個詞,那就是“濃引淡釣”。

意思是誘餌(窩料)味道要大一點,先快速把魚引進窩,然後釣餌清淡一點,這樣才能更好的把魚釣起來。

但也有部分釣友持反對意見,更贊成“淡引濃釣”。理由是窩料味道濃,魚即使過來瞭也不敢進窩,清淡的窩料魚警惕性才小,而釣餌的味道要比窩料大一點,這樣辨識度高,魚更容易咬鉤。

那麼到底是“濃引淡釣”還是“淡引濃釣”呢?下面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濃引淡釣適應的魚情

我覺得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濃淡的問題,比如分魚情、分天氣,不同的情況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這個並非是固定的。

首先“濃引”,我個人認為主要還是針對一些小個體的或者群體較大的魚種,比如鯽魚、鯝魚等等。因為這類小體型的魚種,對味道大的東西比較喜歡,而大魚不太喜歡,甚至會引起警惕,主動遠離。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大魚都這樣,比如鰱鳙就是特例,鰱和鳙都屬於濾食性魚類,釣這兩種魚反而需要味道大一點、霧化也得好一點。

從季節上來看,冬季春季野釣我們可以用味道大一點的窩料去引魚,因為冬春季水溫低,魚活性差,餌料的味型在水下的擴散能力也會減弱,咱們用大味型、濃度高一點的誘餌,擴散範圍才會大一點,才能刺激魚開口。

天氣熱,小雜魚活躍,味道太大首先就被雜魚感知到,當大量的雜魚聚集在窩子裡,窩料消耗很快、對作釣目標魚也有影響。

淡引濃釣適應的魚情

淡引濃釣我認為一般是用不到的,“淡引”很常見,比如釣大魚、釣猾魚、小雜魚很多的情況下,我們的誘餌(窩料)都需要清淡一點,這樣目標魚才會進窩,才能更快的放下警惕吃餌。

但是“淡引”不一定就要“濃釣”,更多的時候是淡引淡釣,像釣大魚、釣猾魚或者小雜魚鬧窩嚴重的時候,我們的釣餌也不能太濃烈,否則釣不上來。

隻有在魚開口不正常的時候,我們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的時候,才可以把餌料的味道搞大一點,目的是將餌料和窩料更好的區分開來,讓魚能發現並咬鉤。

比如我們釣鯉魚,用老壇玉米打窩,掛鉤一般也是老壇,但有時魚進窩瞭光冒泡不吃鉤,我們沒辦法的時候就可以用藥水泡過的那種玉米,這樣咬鉤率會大一點。

當然“濃釣”也是有要求的,餌料的味道不是無限大、應該在一個合理範圍內,正常比窩料味道稍大一點讓魚能區分即可。不能說加很多小藥,讓餌料發出刺鼻的味道。

冬季釣鯽魚是濃引淡釣還是淡引濃釣呢?具體操作如下

其實按照我的經驗來看,兩種釣法都行,就看你怎麼操作。比如想要濃引淡釣,那我建議是不打窩,餌料多開點,開好後一分為二,其中一份加一些味道較大的添加劑,然後配合搞頻率抽竿去誘魚。

抽幾竿把魚騙進瞭窩,再用那塊沒有添加劑的餌料去釣。

如果你習慣瞭打窩,那麼我建議窩料用的清淡一點,把主要精力放在找魚選位上。找到瞭魚窩、魚道,魚進窩的速度本就不會慢,咱們使用清淡的窩料更能讓它們放下警惕。

進窩以後,為瞭確保順利的把魚釣起來,餌料可以稍微濃一點,讓它們更快發現並咬鉤。當然,也不一定要味道大的餌料才行,我們用活餌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甚至效果更好。

總的來說,味道濃誘魚快,但別忘瞭小魚也是魚,並且小魚食性廣、群體大,自然更快進窩。

還有就是味道濃的東西雖然誘魚快,但誘過來的魚未必肯進窩,在遠處的時候它們感知到的味道也許並不濃烈,但越靠近窩子味道就越大,它們可能會感知到危險從而掉頭離開或者在窩邊徘徊。

味道清淡的餌料窩料,不容易招小魚,也不容易引起魚的警惕,但誘魚效果很一般,還有可能讓魚光吃窩料不咬鉤。

所以濃有濃的好處,淡有淡的優點,咱們要想效果好就一定要把握好度,或者根據魚情靈活調整。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10414.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