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瞭隔夜窩卻沒釣到一條魚?多次提醒,這3種情況不能打隔夜窩

有人用隔夜窩這種方法連桿爆護,節省瞭很多的時間、大大提高瞭作釣效率;也有人用隔夜窩的方法,不僅沒有釣到更多的魚,反而是浪費瞭一大堆窩料。
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其實我說過很多次瞭,隔夜窩並不是萬能的,有些水域它根本就不適合打隔夜窩,打瞭等於白打甚至不如不打。

有人用隔夜窩這種方法連桿爆護,節省瞭很多的時間、大大提高瞭作釣效率;也有人用隔夜窩的方法,不僅沒有釣到更多的魚,反而是浪費瞭一大堆窩料。


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其實我說過很多次瞭,隔夜窩並不是萬能的,有些水域它根本就不適合打隔夜窩,打瞭等於白打甚至不如不打。


我隨便舉個例子,比如電魚吧,大傢都知道被電過的水域是很難釣的,魚兒三五天不願意開口也正常,所以隻要被電過,隔夜窩就完全失去意義瞭。電魚算是特殊情況,而且電魚的殺傷力實在太強,所以光舉這麼一個例子意義不大,那下面我就再說幾種不適合打隔夜窩的情況。

第一種情況:走水比較嚴重的水域不適合打隔夜窩(尤其是水位變化)

走水算是自然水域比較常見的一個事,而且它對垂釣的影響還是蠻大的,這裡的“影響”不一定是壞影響,有些時候微微走水反而能讓魚更活躍,讓我們釣更好些。

但是對於打隔夜窩來說,走水就不那麼友好瞭,先不說水流會沖散窩料,使得真正的窩點偏離你原先設定的地方,就算你使用那種比重較大的窩料並且精確打窩瞭,那也不行。因為有水流的情況下,魚就不會一直聚在一個地方,短時間還能停留,但經過一夜等到第二天基本就散光瞭,就算有數量也不多。


比走水更不好的一種情況是水位忽高忽低,因為走水的話咱們還可以找一些灣子、找水草等障礙物比較多的地方,這種地方水流比較平緩魚都願意停靠,就算沒窩料的吸引一般也留魚。但是水位如果忽高忽低那影響就大瞭。


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傍晚打窩時水深還有2米多,等第二天下桿一看水深就變成1.5米瞭,別小看這50公分,魚對漲水退水是非常敏感的,漲水還好,要是退水那隔夜窩也留不住魚,有句話大傢應該應該叫做“水漲一寸魚進一尺,水退一尺魚退一丈”。所以遇到走水,水位還忽高忽低的情況就不要打隔夜窩瞭。

第二種情況:大淺灘、沒水草,打再多窩料也難留住魚

春季氣溫回升,魚肯定要上淺灘活動,所以我們一般都是找淺灘下桿,尤其是那種大淺灘是最好的。但是,這種地方你現打窩現釣沒問題,要是打隔夜窩就經常見不到效果!

為什麼?因為水越淺,水溫受氣溫影響就越大。深水的話水溫受氣溫影響不大,即使遇到大降溫大升溫的情況,水溫的升高和降低也有滯後性,意思就是說氣溫下降水溫不會馬上跟著降,根據水深不同,水溫的變化從幾個小時到幾天不等,而且變化也不是很大。


但淺水就不一樣瞭,白天太陽一照,不一會兒就變熱瞭,而當太陽下山沒光照瞭,不出幾個小時水就變涼瞭。魚是變溫動物,哪裡水溫高就跑哪裡,所以你打隔夜窩,就算當時聚瞭魚,等到瞭夜晚魚也會離開去到深水。

如果釣點有大量水草可能還好點,要是沒有水草同時水深低於1.5米,建議別打隔夜窩,不如現打窩現釣更好。

第三種情況:釣點很規整,深淺也都差不多,這種地方打隔夜窩效果也一般

相比前兩種情況,這第三種情況要好一些,有時候能聚魚,有時候不聚魚,或者說能聚但聚不多,也就是效果不穩定。隔夜窩也不是隨便找個地方丟兩把窩料就能有好效果的,打隔夜窩當然也得挑位置,位置好效果肯定更好。


但是像那些人工河道,就是筆直的一條河,沒有灣子、沒有樺尖,甚至連水草障礙物都沒有,遠近深淺還都差不多,那這種地方你就很難根據常識去判斷魚究竟躲在哪,好像選哪個位置下桿都一樣。


這種位置我碰到也很頭疼的,以前住杭州的時候那邊有很多河道就是這種情況,我嘗試過很多次隔夜窩,效果就是不穩定,有時好有時壞,有時下桿就給口,但釣兩條魚以後就再沒有動靜瞭~碰到這樣的地方,我也是不太建議打隔夜窩瞭,但你可以提前一二個小時去打窩,這還是可以的。

最後再說兩點:

1、隔夜窩選什麼窩料?一般不建議用粉餌,常規釣鯽魚我都是顆粒+酒米加泥巴打窩;釣鯉魚選擇就很多瞭,可以用大塊的菜籽餅豆餅(這種效果最好,小魚啃不動),也可以用酒糟!


2、隔夜窩打多少量?不是管是現打窩現釣還是隔夜窩,窩量都是根據水深、魚的密度、小雜魚的數量來綜合決定的,沒有固定標準,建議從少到多慢慢調整、找到一個差不多合適的量。釣鯽魚我一般是兩把酒米兩把顆粒兩把泥巴,釣鯉魚我打隔夜窩量比較大,夏天有時候都打二三斤!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10841.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