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合意釣魚水平遭釣友質疑,打窩講漂錯漏百出,釣王頭銜都護不住
“你知道為什麼潛艇是長條狀?”、“我冬天釣魚打窩都是打1-2噸”你可能很難想象這兩句話來自於釣友對釣王的嘲諷。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釣王趙合意最近也開始視頻、直播之路,本來是蠻好的一件事,大師講解自己的經驗,我們普通釣友也能學到一些東西。
“你知道為什麼潛艇是長條狀?”、“我冬天釣魚打窩都是打1-2噸”你可能很難想象這兩句話來自於釣友對釣王的嘲諷。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釣王趙合意最近也開始視頻、直播之路,本來是蠻好的一件事,大師講解自己的經驗,我們普通釣友也能學到一些東西。沒想到講解的知識點遭到釣友的質疑,爭議最大的集中在冬季打窩和浮漂漂形兩個話題上。下面筆者把來龍去脈敞開,看看大傢更認同誰的說法。
冬季打窩爭議
由於季節的原因,直播有一段時間話題就被帶到“冬天鯽魚該怎麼打窩”上。趙老師表示:冬天鯽魚活躍度小、遊動性弱,所以打隔夜窩效果肯定是強於當天打窩當天釣,窩料通常是控製在1到2斤窩料,如果是釣半天打一斤,釣一整天就打2斤窩料。如果你窩料打的太少,打個半斤左右,那很容易鯽魚就給你吃沒,起不到留魚的效果。筆者特意重復觀看瞭幾次,確定趙合意老師講的是冬天釣鯽魚,而不是鯉魚。
說實話這段表述的前半段我相信大部分釣友是認同的,冬天鯽魚遊動性弱,隔夜窩確確實實要強於當天打窩。可後邊窩料的量就有很大的爭議性,這裡把釣友的疑問總結瞭一下。
一、冬天鯽魚活躍度大減它的食量也會跟著減,但1斤多窩料直接打下去,魚是留住瞭,那它吃飽瞭明天還吃餌料嗎?窩料打多瞭能增加誘魚範圍嗎,確定不是自找麻煩?
二、隔夜窩講究誘留結合,主要目的是把魚留住,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有必要加量打到2斤嗎?
其實冬天釣鯽魚窩量控製的主流意見一直都是寧少勿多,因為打多瞭誘魚範圍不能增加,還很容易把魚餵飽。有經驗的老釣友用泥巴摻酒米打下去,讓鯽魚一晚上挑挑揀揀,這樣它既吃不飽又舍不得離開,同樣可以達到留魚的效果。鄧剛老師曾經也說過,可以用少量酒米摻硬塊菜籽餅打窩。類似的做法還有很多,思路是一樣:別讓魚輕易吃飽,吊著它胃口。
至於趙合意老師的做法就讓很多釣友摸不著頭腦,於是誕生瞭“我打窩都是1到2噸”的評論,畢竟普通人一天能不能釣到2斤鯽魚還要打個問號。
漂形的爭議
第二個話題是浮漂,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浮漂最關鍵的就是吃鉛量,漂形次之,這兩個因素都對浮漂的性能有影響。比如說一條細長漂身的浮漂,因為橫截面小,所以靈敏度會比較高(同等吃鉛浮漂間對比)可以用來釣輕口魚,滑口魚要慎用。對此趙老師表示自己是做漂的,手裡拿著棗核和細長漂,認為上述這些說法都是騙人的,浮漂靈敏度隻取決於調釣和吃鉛量,其它的都是噱頭。
首先浮漂吃鉛量確實是重中之重,第一個要考慮的,至於漂形相比之下影響是小瞭一點,但也不能說完全忽略。釣魚圈什麼東西都有可能是騙人的,唯獨物理定律不會。隻要有空隨便查一下阻力公式,就能發現阻力和受力垂直方向橫截面的大小是呈正比的,橫截面越大,阻力就會越大。就比如自行車比賽,首先人的體積是固定不定,但是彎腰低頭之後迎風面積小瞭,阻力就會變小,騎得更快瞭。這和浮漂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隻不過人是浸泡在空氣裡,浮漂浸泡在水裡罷瞭。
如果用偏釣魚的話來說,就是當浮漂和鉛墜處於一個平衡體,魚拉動浮漂需要克服阻力產生加速度,細長漂身的橫截面比棗核漂小,阻力也小,從而加速度大漂相就明顯,這也符合大多數人實釣感受。這一大段東西表面看上去很高深,實際上在高中物理考試它就隻是一道選擇題。
當然,有釣友認為做漂出身的釣王不是不懂,而是直播需要效果立人設。講完前因後果,最後做下調查,趙合意這兩種說法你同意嗎?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1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