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鲢鳙的5大要點
想从钓鱼新手变成钓鱼高手,有两个鱼种是必须挑战的,那就是鲢鱼和鳙鱼,又称花白鲢。对于没钓过鲢鳙的人,钓鲢鳙的非常难的,但只要掌握了钓鲢鳙的要点,钓鲢鳙又会变得很容易,就像小邓一样,每次都能成功盘老板。下面,我们来讲下钓鲢鳙的5大要点,每一点
如果你想從釣魚新手變成釣魚高手,有兩種魚必須接受挑戰,那就是鲢魚和鳙魚,也稱爲鲢魚。對於從來沒有釣過鲢鳙的人來說,釣鲢鳙是非常困難的,但只要掌握了釣鲢鳙的要點,釣鲢鳙就會變得非常容易,就像小鄧一樣,每次都能贏老板。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釣鲢鳙的五個要點,每個要點都很有用,學會後你可以釣到很多鲢鳙。
首先,找到水中最深的位置。
無論在黑坑還是水庫中釣鲢鳙,我們都必須盡量找到水中最深的位置。位置越深,鲢魚和鳙魚就越多。然後我們的釣位要面向深水區,盡量使用長竿垂釣。魚竿的長度超過6.3米。
第二,正確的釣水層。
鲢鳙是中上層魚類,主要在水體中上層覓食。我們釣鲢鳙時,首先要在水深1.5~2米的水層中垂釣。如果我們長時間不動,我們可以嘗試釣更深的魚,從2米到4米,因爲鲢鳙越大,密度越低,水層越深。鲢鳙越小,密度越高,水層越淺。
三是抛竿誘魚的技巧。
釣鲢鳙時,不要用手抛窩。如果魚的密度不夠大,很容易嚇跑附近所有的魚。我們可以通過快速抛竿來畫窩,魚鈎上的餌料可以有鹌鹑蛋那麽大,緊緊地捏在魚鈎上。抛竿一定要準,始終控製在20厘米以內,魚才會專心覓食,魚嘴才會好。
第四,看抓嘴的技巧。
釣鲢鳙時,看漂和釣口也很重要。初釣,前期使勁抽的頻率,不管有沒有動靜,每分鍾至少抽一杆,魚漂一動就馬上提竿。魚入窩後,口多的時候,口大的時候提竿,可以大大降低空竿率,提高命中率。
第五,餌料的正確味道。
鲢鳙最重要的餌料是狀態和味道,餌料具有良好的連續霧化和鈎附著性,因此基礎餌料可以是天元浮動鲢鳙。由於鲢鳙喜歡微酸、微臭、微香的食物,因此可以在餌料中加入少量的香果酸和釣鲢小藥,這對自然水域的鲢鳙很有吸引力。在釣鲢鳙的餌料中,芳香果酸和釣鲢的添加量爲
野生河流鲢鳙垂釣技巧
鲢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是鲢魚和鲢魚的總稱。由於習性相似,都屬於濾食性魚類。
鲢魚喜歡高溫高氧的水域。夏季氣溫升高後,水中的藻類和浮遊生物開始變得豐富,已經進入適合鲢魚的垂釣階段,即使在炎熱的中午,仍然可以用來垂釣。
鲢魚和鳙魚的釣法很多,但原則上基本沒有本質區別。只要掌握正確,即使是新手也能快速釣魚。
提示1:天氣和釣魚位置的選擇
1.天氣:
鲢魚和鳙魚是典型的中上層魚類,需要較高的含氧量。但在夏季,雖然涼爽的淡水中含氧量不足,但鲢魚、鳙魚還是會選擇較淺的水域呼吸氧氣。
所以釣鲢魚、鳙魚比較合適。在晴朗的天氣,沒有風或微風的時候,即使是溫度很高的中午,鲢魚和鳙魚也會吃。
2.釣魚位置:
由於鲢魚和鳙魚都是中上層魚類,沒有魚道和魚窩,所以有鲢魚和鳙魚占壩的說法。鲢魚和鳙魚雖然喜歡淺水,但體型較大,會選擇淺水區活動深水區。所以像水壩這樣的深水地形非常適合釣魚。
另外漂浮物多,所以位置往往受風的影響小,所以也非常適合漂釣鲢魚、鳙魚。
技巧二:釣魚前測試水層。
鲢魚、鳙魚所處的水層會隨著水溫、氣溫、氣壓的變化而變化,不會固定在同一個水層,所以釣前要優先進行測試。
從實戰經驗來看,可以先確定一個水層,比如1.5米。如果釣後沒有切口,說明當前水層沒有活動,不是鲢魚喜歡的地方。
如果在1.5釣魚,发現只有幾個口,可以釣深一點,多試試。但如果經常用來捕魚的水域出現了切口,就說明魚層隨著當前氣溫和水溫的上升发生了變化。這時候可以選擇淺釣,往往能釣到更好的魚。
技巧三:鈎距不要太大。
釣鲢魚、鳙魚時,切記鈎距不宜過大,一般2-3鈎長爲最佳距離。因爲如果鈎距大的話,提竿的時候很容易釣到沒有入口的魚,所以減小鈎距也可以盡量減少這種情況。
技巧四:餌料霧化較好。
釣鲢魚、鳙魚的時候,餌料消耗基本上是所有淡水魚中最大的,因爲要經常抛竿,才能形成更大的誘魚帶,只有窩裏有足夠的食物,才能留住鲢魚、鳙魚。
所以最好選擇商業餌料,比重輕,霧化好,味道濃,這樣鲢魚和鳙魚才能聚集。
如果想節約成本,可以選擇自己製作,準備一些豆餅粉和麸皮,按照1: 1的比例加入少量水濕潤,加入誘食劑誘導攪拌均勻,然後放在鍋上蒸成一坨,密封,放在太陽下暴曬幾天。
技巧五:製作釣魚工具時,利用你的手。
1.釣魚竿:
當然魚竿越長越好,但是魚竿越長越難抛,所以建議選擇5.4米以上的魚竿,6.3米和7.2米比較合適。另外,杆子一定要夠結實,最好選硬的。
2、線路組:
至於線組,我建議3+2。魚鈎可以用新關東三號,也可以選史燚Ni。
3.浮動:
魚漂最好吃3g以上的鉛,建議用4-5g,用粗的魚漂尾,這樣可以攜帶更大的餌料群。
釣鲢鳙的正確方法
下面介紹一下野生河流中釣鲢鳙的技巧:
一、釣位的選擇:先找到面向水面最大的位置,然後水越深越好。
要面對最大的水面,因爲大水面中有大量的浮遊動物,對於肉食性的鲢鳙來說,食材更加豐富多彩,通常可以在微信上吸引一大群鲢鳙;鲢魚和鳙魚處於中上遊水質。水越深,他們會感到越安全。當然,它們喜歡在深水區遊泳尋找食物。
根據以上兩個標準選擇的釣點都是鲢鳙的理想釣點。例如水庫大壩的中心位置,大水面的尖銳水深,以及坡度陡峭的寬闊海域。如果這個位置恰好是微風的下風向,那麽它將是釣鲢鳙的最佳選擇。在風速稍高的溫度下自然垂釣鲢鳙,或在風更頻繁、避風避雨的上風位置垂釣。
二、餌料情況:首先保證霧化是第一位的,然後保持釣竿的工作頻率。
在野生釣鲢鳙時,餌料的選擇是比較常見的,如金版鲢鳙、鄧剛鲢和金鯉。不管是什麽餌料,配置時保證餌料情況最重要,霧化是第一位的。
通常,可以根據餌水比正常配置餌料。關鍵是要讓餌料一次性吸收足夠的水分,並靜置一段時間。每次出鈎時,用三指握把包裹餌料,在保證餌料霧化的前提下,適度提高挂鈎率。
釣魚初期以餌料霧化爲主導,適度保持魚竿的快速工作頻率,盡快産生立體霧化帶,誘魚入窩。當數據信號逐漸從浮漂傳來時,可以多繞幾圈餌料,以適度減少餌料的霧化,緩解搖杆的工作頻率,捕捉強數據信號。
3.找泳層:先在固定水層畫窩誘魚,再根據魚情調整釣深。
魚類有一天洄遊三次的習性,鲢鳙的遊動層不是固定的,不會发生變化。有時它有2米深,有時它有3米深,有時它漂浮在水皮,這取決於水的溫度和水質氧濃度的大小。因此,當人們在野外捕撈鲢鳙時,需要注意找到鲢鳙所屬的遊泳層。
通常的行爲是先釣1.5到2米深的魚。然後根據魚漂的數據信號調整釣深。如果魚漂有數據信號丟失,說明魚在最深處;如果經常出現錨魚的情況,說明魚在淺水處。做出準確的分辨後,適當調整釣深就可以了。
通常情況下,鲢魚的水層比白鲢略深;而水質稍深的地方,鲢鳙往往更高。如果你總是釣鲢魚,而且釣得稍微深一點,你很可能釣到鲢魚;如果你總是釣到小個體的鲢魚和鳙魚,並且釣得更深一點,你很可能會釣到更大的個體魚。
四。結論
如上所述,釣位的選擇、餌料的霧化和泳層的尋找是鲢鳙野釣的三大關鍵。掌握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就能保證魚的漁獲。這並不是自然釣鲢鳙的唯一方法,但仍然有一些關於如何釣口、調整釣法和線套大小的知識。
釣鲢鳙的正確方法是逐層搜索,找到不太長的魚群和子串,鈎距要小,餌料要挂在上鈎上,餌料要完好,魚竿要硬。
1、逐層搜索,找到魚。
例如,如果釣點有八米深,那麽從三米處開始搜索。如果三五分鍾沒有魚,它就會縮小到兩米。在兩米的水層釣了五分鍾或者十分鍾後,縮水到一米。所以一層一層地搜索,直到你找到一群魚。因爲鲢鳙屬於中上層魚類,它不會直接遊到很深的地方。正常情況下,在捕魚水域的一半深度逐層搜索就足夠了。
2.子線不要太長,鈎距要小。
釣鲢鳙時子線盡量不要太長,短一點的,基本上60 cm左右,對折即可。因爲短的子線傳導信號更快,靈敏度更高。並且上部和下部鈎子之間的距離應該盡可能小。因爲當魚鈎霧化時,霧化的正下方有一個魚鈎,所以魚很容易被吸入口中。
3.鈎住魚餌,但不是魚鈎。
鲢鳙的挂餌方法與其他魚類不同。上鈎只挂了一片餌,下鈎沒有挂餌。因爲鲢魚和鳙魚是濾食性魚類,它們只吃霧化餌料。當魚鈎霧化時,鲢魚和鳙魚會吸入底部的霧化餌料,因此很容易將下鈎吸入嘴裏。
4.魚餌狀況良好
鲢鳙的餌料狀態很重要。開餌時盡量不要開得太乾,最好用一點力使其成團。此外,餌料應在水中連續霧化,但不要太快。
5.魚竿應該是硬的。
鲢魚和鳙魚是一種大型個體魚類,在水中有很強的搏鬥能力。如果它們抓魚時在窩裏发出太大的聲音,就很容易從其餘的魚身邊跑開。所以魚竿一定要硬,因爲這種硬魚竿能在釣到魚後迅速將魚拖出魚窩,能有效避免驚窩現象。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