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魚的命運:處理方式、應對策略及人性啟示
您有過捕捉清道夫的經歷嗎?對於北方的釣魚愛好者來說,清道夫可能還是一個相對陌生,很多人甚至從未親眼見過這種魚類。然而,在南方,清道夫卻是一種釣友們非常熟悉的魚類。無論是在河流還是水庫,清道夫的數量都非常眾多,密度很大。
然而,在南方,清道夫卻是一種釣友們非常熟悉的魚類。無論是在河流還是水庫,清道夫的數量都非常眾多,密度很大。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南方一些封閉的山上水庫,也能發現清道夫的存在,其數量之多令人驚訝。這種魚類的出現,很可能是由於有人放生而導致的。
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得不引起關註和警惕,畢竟放生外來物種可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我前些年在漠陽江釣魚,江內的清道夫密度很大,並且個體也大,大個體的體長比鞋底都長,估計有1-2斤。
清道夫的吃鉤漂相很穩,就像鯉魚一樣,慢慢黑漂,或者慢慢黑2-3目,然後不動瞭,提竿就像掛底一樣,它不怎麼掙紮,遇到這種情況,馬上就會想到又是清道夫,出水後果然是它,在漠陽江釣魚的時候,隻要釣到清道夫,等待它的有3個下場。
1、直接扔到岸邊、剛到漠陽江釣魚的時候,還比較納悶,因為江邊的岸上和路上有很多清道夫的屍體,當時就在想,為什麼這麼多清道夫在岸邊和路上?
開始釣魚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都是釣魚人所為,當釣魚人釣獲清道夫後,直接扔到岸邊或者扔到路上,沒見到過釣魚人釣獲清道夫後放生的情況。
2、掛在樹上、在漠陽江釣瞭幾天魚後,發現江邊一些低矮的灌木上,或者低矮的樹枝上,上面掛瞭許多清道夫,有大有小,有些已經隻剩外殼。
為何這些清道夫竟出現在樹上?一些釣魚愛好者捕獲清道夫後,竟然選擇將其掛至樹上。這一現象揭示瞭釣魚人對清道夫的深深厭惡與排斥。
可能是因為清道夫對於釣魚人來說,是一種不受歡迎的魚類,它們在垂釣過程中可能被視為幹擾,因此被釣魚人視為敵人。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展示瞭釣魚人對清道夫的不喜歡,更是對其采取瞭極端的方式——將其放置在高處,可能是為瞭徹底擺脫這些他們認為不受歡迎的魚類。
此外,這種行為也可能是出於一種警告或者炫耀的目的,表明他們對這些魚類的**態度。不過,這種處理方式也存在不當之處,可能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我們應該尋找更為合理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問題。
3、直接銷毀、釣獲清道夫後,直接銷毀的比較多,也就是當場滅亡。我在沒有去南方之前,隻是見過清道夫這種魚類的照片,並沒有見過活體,在南方釣魚後,才知道原來這種魚類這麼可恨!釣魚人對待清道夫雖然殘忍但是解氣!原因有3個方面。
一是密度太大、南方某些水域內,清道夫的密度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已經成為優勢種群,曾經見過一位老大爺下絲網在河道內捕魚。
當他把絲網收起來後,隻有兩種魚類,一條羅非魚,清道夫密密麻麻幾十條,真是太多瞭,沒有本土魚類,可見清道夫的密度有多大。
二是毫無用處、對於人類來說,魚類的主要作用一般有2種,一種是提供蛋白質,也就是食用價值,一種是提供觀賞價值,也就是說外觀艷麗,三是生態環境。
但是清道夫毫無用處,這種外骨骼魚類,雖然個頭很大,但是除去外殼外,沒有2兩肉,據說食用過清道夫的朋友說,肉質又腥又酸,根本無法下咽!
並且清道夫的外觀醜陋無比,很難想象觀賞魚愛好者怎麼會喜歡這種魚類,另外生態價值,清道夫對於生態的破壞很嚴重。
三是吞食大量的魚卵、清道夫魚在1990年作為觀賞魚由廣東從南美洲引入,最初引進的目的是為瞭讓它們清理魚缸壁上的藻類,然而隨著養殖場逃逸,以及觀賞魚愛好者放生,它們在短時間內,蔓延到廣東大部分河道。
並且向海南、福建等地蔓延,之所以擴散速度這麼快,主要是沒有天敵,它們在水域內大量吞食本土魚類的魚卵,造成本土魚類種群慢慢減少,在清道夫密度大的水域內,本土魚類幾乎消失瞭。
最後:清道夫被抓獲的這3個下場,雖然殘忍但是解氣,我覺得並沒有毛病,這種魚類本來就不是我國的本土魚類,並且毫無價值,對於生態環境破壞很大,嚴重影響當地魚類生活,造成當地魚類大量減少,如果你釣獲或者捕獲清道夫後你會咋辦?
(www.de62.com)
另外我國早已規定不能放生外來魚類,也不能放生本地沒有的外來魚類,勸那些養殖觀賞魚的人士,或者喜歡放生的人士,不要隨意放生,以免觸犯法規。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1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