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禁漁或難阻掠食性鱤魚泛濫?

長江是中國最為壯觀的河流,全球排名第三長,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長江源頭位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的西南側,沿途流經青海、西藏、四川等多個省份和地區,並流經雲南、重慶等重要的地理節點。

長江是中國最為壯觀的河流,全球排名第三長,僅次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

長江源頭位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的西南側,沿途流經青海、西藏、四川等多個省份和地區,並流經雲南、重慶等重要的地理節點。其主流流經八省二市一區,最終註入東海的崇明島。

十年禁漁或難阻掠食性鱤魚泛濫?

作為中國的重要河流之一,長江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瞭巨大的推動作用。

長江流域是中國重要的水系之一,被自然劃分為上遊、中遊和下遊三個區域,總長度高達6397公裡。長江流域的水系結構錯綜復雜,支流繁多,展現出其豐富的水資源。總量高達9616億立方米的水資源,使其成為中國的寶貴水源之一,其水資源量大約是黃河的二十倍。長江流域滋養著眾多人口,養育著大約四億人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繁榮和發展,因此被譽為中華民族真正的母親河。

長江是我國水生生物物種最為繁盛的河流之一,魚類種類繁多,已知數量高達424種。其中,中華鱘、白鰭豚、達氏鱘、巖原鯉和白鱘等都是受到重點保護的對象。然而,盡管長江擁有極為豐富的漁業資源,魚類生存狀況卻面臨嚴峻挑戰。令人痛心的是,在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佈的最新物種紅色名錄中,宣佈我國特有的珍稀魚類白鱘已經滅絕。這一消息提醒我們,保護水生生物刻不容緩,我們需要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共同保護長江這一珍貴的生態環境。 長江是我國水生生物物種最為繁盛的河流之一,魚類種類繁多,已知數量高達424種。其中,中華鱘、白鰭豚、達氏鱘、巖原鯉和白鱘等都是受到重點保護的對象。然而,盡管長江擁有極為豐富的漁業資源,魚類生存狀況卻面臨嚴峻挑戰。令人痛心的是,在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佈的最新物種紅色名錄中,宣佈我國特有的珍稀魚類白鱘已經滅絕。這一消息提醒我們,保護水生生物刻不容緩,我們需要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共同保護長江這一珍貴的生態環境。

此外,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白鰭豚也正面臨滅絕的威脅。自2004年在長江南京段發現一具擱淺死亡的白鰭豚屍體後,盡管進行瞭多次專項調查,但再也未發現白鰭豚的蹤跡。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後,白鰭豚的情況仍未確定是否滅絕,保持其“極危”等級不變,並被列入中國《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隨著保護種群的減少,即便是常見的魚類如鯽魚、鰱鳙、青魚、草魚和船釘子魚等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部分魚種的數量已受到嚴重影響,這種狀況不容忽視。

一方面,長江沿岸眾多工廠的興建,為瞭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對汙水處理和排放監管不嚴,有的甚至夜間偷排入江,這直接影響瞭長江的水質。

另一方面,過去采用的捕魚方式如同殺雞取卵,很多漁民追求短期利益,使用高壓電捕、毒魚、甚至炸魚的方式捕魚,常用的“絕戶網”和“地籠”使得剛孵化的魚苗被一網打盡。

長期過度捕撈嚴重破壞瞭長江的漁業生態,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長江的漁業資源將面臨枯竭。因此,實行“十年禁漁”旨在讓長江魚類得到休養生息,但此舉也使得鳡魚在長江中繁殖迅速,對魚類的生長構成威脅,因為鳡魚的食量極大。

關於鳡魚,可能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甚至從未有機會親眼目睹它的風采。這主要是因為鳡魚的人工養殖較為稀少,因此在市場上的流通也相對較少,對於那些不太熟悉魚類的人來說,鳡魚就像是一個謎團。 其實,鳡魚又稱為黃鱄、黃鉆、黃頰魚等,有些地方還稱其為竿魚、大口鳡或鳡絲子等。在中國古代,人們稱之為鰥,屬於鯉科的一種淡水魚類。鳡魚的外形獨特,其體型呈圓筒形,長度較長。頭部呈錐形,嘴部尖銳而修長,開口寬大。盡管鳡魚的眼睛很小,但它們的視力並未受到任何影響。這些魚類的魚鱗較小,主要色調為淡黃色,背部呈現青灰色。它們的鰭呈黃色,腹部則是純凈的白色,尾部則呈現出深叉的形狀。 盡管在市場上並不常見,鳡魚在我國的水域中卻分佈廣泛。它們生活在黑龍江、遼河、海河、淮河、黃河、珠江以及長江等河流中。此外,在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型湖泊也有它們的身影。這些水域為鳡魚提供瞭理想的生存環境,使它們得以繁衍生息。 關於鳡魚,可能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甚至從未有機會親眼目睹它的風采。這主要是因為鳡魚的人工養殖較為稀少,因此在市場上的流通也相對較少,對於那些不太熟悉魚類的人來說,鳡魚就像是一個謎團。 其實,鳡魚又稱為黃鱄、黃鉆、黃頰魚等,有些地方還稱其為竿魚、大口鳡或鳡絲子等。在中國古代,人們稱之為鰥,屬於鯉科的一種淡水魚類。鳡魚的外形獨特,其體型呈圓筒形,長度較長。頭部呈錐形,嘴部尖銳而修長,開口寬大。盡管鳡魚的眼睛很小,但它們的視力並未受到任何影響。這些魚類的魚鱗較小,主要色調為淡黃色,背部呈現青灰色。它們的鰭呈黃色,腹部則是純凈的白色,尾部則呈現出深叉的形狀。 盡管在市場上並不常見,鳡魚在我國的水域中卻分佈廣泛。它們生活在黑龍江、遼河、海河、淮河、黃河、珠江以及長江等河流中。此外,在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型湖泊也有它們的身影。這些水域為鳡魚提供瞭理想的生存環境,使它們得以繁衍生息。

鳡魚的繁殖力極強,屬於淡水魚中的適溫性較強的種類,能在廣泛的溫度範圍內生存,即使在中國北方冰封的水面下也能越冬,其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6至30攝氏度之間。

十年禁漁或難阻掠食性鱤魚泛濫?

每到4至6月份,氣溫回升,鳡魚就會從長江主流遊向支流進行繁殖,一米長的雌性鳡魚可產卵高達500,000粒,體型較大的雌魚產卵量更高。

鳡魚繁殖方式與多數淡水魚不同,雌雄魚產卵交配後,不會築巢或看護魚卵,而是讓魚卵隨水流漂流,盡管魚卵是漂浮性的,它們的發育仍舊在水流中完成,這並不影響其成活率。

據研究顯示,鳡魚的成長速度是常見淡水魚類的2到3倍。剛孵化的鳡魚,在自然水域中一年可以長到1500克至2500克,兩歲的鳡魚體重可達3.5千克至5.5千克,三到四歲的鳡魚生長最快,體重可增長數倍,最大可達18千克,此時已性成熟,可再次繁殖。

鳡魚作為大型淡水魚類,不僅生長速度快,體型也能長得非常大,成熟後體長和體重還在持續增長,最大可達2至3米,體重可達150至200斤。

鳡魚是典型的兇猛肉食性魚類,俗稱“水老虎”,其食性分為兩個階段:幼魚期以小魚、小蝦等為食,同時也食水蚯蚓、水蜈蚣等水生昆蟲;當體重超過500克後,鳡魚開始專門捕食其他魚類。

由於鳡魚動作敏捷,遊泳速度快,普通漁網難以捕捉到它。即便網住,鳡魚也能輕易撞破漁網,因其頭骨極為堅硬,故又名“銅頭魚”。

生活在自然水域的成年鳡魚,其生活幾乎都在尋找獵物和捕食上。鳡魚是名副其實的吃貨,日常攝食量極大,可達其體重的20%,且越大的鳡魚,其捕食目標也越大。

在長江禁漁前,鳡魚的數量相對較少,漁民一年難遇幾次。禁漁後,長江的魚類資源有瞭明顯的改善,但兇猛的鳡魚也趁機大量繁殖,其種群迅速壯大。

十年禁漁或難阻掠食性鱤魚泛濫?

根據鳡魚的食性和兇猛程度,它在長江流域幾乎無天敵,即使是肉食性的鱖魚、鯰魚、翹嘴和紅尾魚等也成為其食物,更不用說草食性、濾食性和雜食性魚類,它們也都成瞭鳡魚的美食。

最終,對長江及其生態系統的保護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科研機構、當地社區及國際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與協調。隻有通過這樣的集體努力,才能確保長江未來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18939.html

联系我们